豆瓣上中国医生评分高吗?深入解析口碑两极分化的原因 (豆瓣中国医生电影)
由刘伟强执导,张涵予、袁泉、朱亚文等主演的电影《中国医生》于2021年7月9日上映,豆瓣评分7.4分。
作为一部献礼建党100周年的主旋律电影,《中国医生》以抗疫一线医护人员为原型,讲述了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医护团队在党和国家领导下,同时间赛跑,不分昼夜救治患者的故事。
影片上映后,口碑却呈现两极分化,有人认为影片真实感人,歌颂了医护人员的奉献精神,值得高分;也有人认为影片过于煽情,美化现实,不配高分。
两极分化的口碑原因
原因一:题材敏感,容易触动情绪
《中国医生》聚焦于抗疫这个敏感题材,很容易触动观众的情绪。
一方面,疫情对每个人来说都记忆犹新,影片中展现的医护人员的牺牲奉献,让人感动;另一方面,疫情也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创伤,影片中的一些情节可能会引起一些观众的负面情绪。
原因二:人物刻画较扁平,缺乏深度
一些观众认为,《中国医生》中的人物刻画过于扁平,缺乏深度。
影片中的人物都是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他们的崇高精神和奉献值得肯定。但是,人物的性格和内心世界刻画不够丰满,让人难以产生共鸣。
原因三:情节过于煽情,美化现实
《中国医生》被一些观众批评过于煽情,美化现实。
影片中有些情节过于戏剧化,让人觉得脱离了真实,比如医护人员在救治患者时一个个倒下,却依然坚持战斗;有些台词过于煽情,比如“病毒没有国界,但我们有“。
原因四:主旋律色彩浓厚,宣传意味明显
作为一部主旋律电影,《中国医生》的宣传意味比较明显。
影片中多次出现国家领导人讲话、党旗飘扬等镜头,宣传国家抗疫政策,歌颂党和政府。这种宣传意味过于浓厚,让一些观众觉得不够真实。
结语
《中国医生》是一部口碑两极分化的电影,有人认为值得高分,也有人认为不配高分。
影片题材敏感,容易触动情绪,但是人物刻画扁平,情节过于煽情,美化现实,主旋律色彩浓厚,宣传意味明显。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影片口碑的两极分化。
最终,是否给《中国医生》打高分,还是由观众自己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