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大闹天宫中的神话与传说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
前言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是大中华区最权威、最全面的古典文学普及读物,收录了中国古代最杰出的文学作品。丛书中的每一部作品均由国内顶尖古典文学专家注释、评析,严谨考证,权威可靠。《大闹天宫中的神话与传说》一书是丛书中的第28册,由著名古典文学专家王利器先生撰写。本书以吴承恩名著《西游记》中著名的“大闹天宫”故事为切入点,深入浅出地解析了中国传统神话传说中的孙悟空形象,以及《西游记》这部作品所反映的中国古代社会思想和文化内涵。
孙悟空的神话原型
孙悟空,又称齐天大圣,是中国神话传说中最为著名的角色之一。他的原型可以追溯到中国远古时期的神话传说。在《山海经》中,有记载一种名为“禺疆”的神兽,外形似猿,拥有着通天彻地、移山倒海的神通。禺疆被认为是孙悟空神话原型的雏形。在古代民间传说中,也存在着许多与孙悟空类似的猿猴精怪,如无支祁、赤尻马猴等。这些传说中的人物,其神通法力与《西游记》中的孙悟空颇有相似之处。
孙悟空的性格特色
通过《西游记》这部作品,我们可以看到孙悟空是一个极具个性魅力的角色。他机智勇敢、神通广大,却又不羁放纵、我行我素。这种性格特色,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任侠”精神密切相关。任侠,是指仗义疏财、扶弱济贫、行侠仗义的侠客行为。孙悟空虽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侠客,但他身上却体现着任侠精神的许多特质。他勇于挑战权威,敢于反抗压迫,却又不拘泥于世俗礼法,这正是任侠精神的精华所在。
《西游记》的文化内涵
《西游记》不仅仅是一部神话小说,它还承载着丰富的中国古代文化内涵。这部作品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西游记》中的唐僧师徒四人,一路西行取经,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修成正果。这正是中国古代人民对于幸福美满生活的追求和想象。《西游记》还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这部作品塑造了众多性格鲜明、神通广大的神话人物,创造了一个奇幻瑰丽的神话世界。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丰富的想象力。
结语
《大闹天宫中的神话与传说》一书,通过对《西游记》中“大闹天宫”故事的深入解析,揭示了孙悟空这个神话人物的原型和性格特色,并阐释了《西游记》这部作品所反映的中国古代社会思想和文化内涵。本书语言通俗易懂,史料翔实可靠,既适合古典文学爱好者阅读,也适合作为高校古典文学入门教材使用。
mj中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