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宸殿:唐高宗后期的寝宫,也是武则天执政时期的办公场所。(唐代紫宸殿)
紫宸殿位于唐代皇宫大内太极宫的北部,是唐高宗后期的寝宫,也是武则天执政时期的办公场所。紫宸殿的名字取自《老子》中的“紫气东来,祥瑞之兆”,意为帝王居住之地。
紫宸殿始建于唐高宗永徽三年(654年),初名宣政殿。永徽五年(656年),高宗改宣政殿为紫宸殿。紫宸殿是一座宏伟壮丽的宫殿,殿基呈方形,每边长100米,殿高30米,有九间六柱,面阔55.8米,进深28.7米,屋顶为重檐歇山顶,覆以琉璃瓦。
紫宸殿内部分为前殿和后殿,前殿为皇帝接见大臣和举行朝会的地方,后殿为皇帝的寝宫。紫宸殿前有丹墀,丹墀两侧有东西配殿,东配殿为紫宸东阁,西配殿为紫宸西阁。紫宸殿后有御花园,御花园内有假山、池塘、亭台楼阁,风景优美。
武则天称帝后,将紫宸殿作为自己的办公场所。武则天在紫宸殿内颁布诏书,接见大臣,处理政务。武则天还经常在紫宸殿内召见文武百官,商议朝政。紫宸殿成为武则天执政时期的权力中心。
唐玄宗开元元年(713年),唐玄宗下令重建紫宸殿。重建后的紫宸殿比以前更加宏伟壮丽,成为唐代皇宫中最为重要的宫殿之一。紫宸殿也成为历代皇帝举行重大典礼和宴会的地方。
紫宸殿在宋代被毁,后未重建。如今,紫宸殿遗址位于西安市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内,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唐代紫宸殿复原图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