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地颂歌:军歌嘹亮的背后故事 (歌曲战地)
军歌的意义
军歌,顾名思义,是为军队和军事斗争而创作的歌曲。它不仅具有鼓舞斗志、激发爱国热情的作用,而且还承载着一段段历史和故事。
在战争年代,军歌更是不可或缺的士气保障。它可以激励战士们英勇杀敌,舍生忘死。同时,军歌也记录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让人们铭记历史,珍惜和平。
歌曲《战地》
歌曲《战地》是一首诞生于抗日战争时期的著名军歌。它由著名音乐家冼星海作曲,光未然作词,创作于1938年。
这首歌以气壮山河的旋律和激昂奋发的歌词,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中国军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决心和斗志。它一经传唱,便迅速成为抗日战场上最受欢迎的歌曲之一。
《战地》歌词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起来!起来!起来!
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前进!前进!进!
创作背景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危机。冼星海和光未然当时都在上海,亲眼目睹了日军的暴行和中国军民英勇的抵抗。
在民族危亡之际,冼星海和光未然决定创作一首鼓舞士气的军歌。他们来到前线,深入到抗日前线部队中,体验战士们的战斗生活,收集了大量创作素材。
经过多次修改和完善,《战地》这首歌曲终于诞生。它第一次在上海职业剧团的大型群众抗日救亡演出的中场中演唱,立即引起了轰动。此后,这首歌迅速传唱开来,成为抗日战场上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历史意义
歌曲《战地》不仅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在建国后也一直传唱不衰。它被选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歌,并多次在大型活动中演唱。
这首歌不仅是一首激昂的军歌,更是一部凝固时间的作品。它记录了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抗日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同时,这首歌也提醒我们珍惜和平,勿忘历史。
相关故事
- 在抗日战争期间,有一支由郭兰英率领的抗敌歌咏队,经常深入前线为战士们演唱。有一次,歌咏队在山东临沂前线演出《战地》时,正好赶上国军大反攻。战士们被这首歌激昂的旋律所感染,纷纷冲向战场,英勇杀敌。
- 1949年开国大典上,歌曲《战地》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备选歌曲之一。最终,在周恩来总理的提议下,歌曲《义勇军进行曲》被选为国歌。《战地》则被选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歌。
- 1955年,中央人民政府决定授予冼星海“人民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