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裕禄的奉献与牺牲:电影《焦裕禄》传唱英雄事迹 (焦裕禄的奉献事迹)
序言
2018年,时值改革开放40年之际,中国电影界推出了大型传记片《焦裕禄》,该片由李雪健主演。这部电影重现了焦裕禄在河南兰考县任职期间的感人故事,展现了他以身作则、心系群众、艰苦奋斗的伟大精神。
兰考危难,焦裕禄挺身而出
兰考县地处黄河冲积平原,长期遭受风沙、内涝、盐碱的侵袭,是国家级贫困县。1962年,焦裕禄临危受命,担任兰考县委书记。面对极其恶劣的生存环境和严峻的脱贫任务,焦裕禄没有退缩,而是迎难而上。
焦裕禄深入基层调研,与群众同吃同住,虚心学习,了解民情。他发现兰考的贫困根源在于风沙、内涝、盐碱这三座大山,于是制定了植树造林、疏浚渠道、改良盐碱地的治沙治水治碱三项工程。
治沙治水治碱,焦裕禄鞠躬尽瘁
焦裕禄带领全县人民种植泡桐、杨树等树种,在当年就植树1000多万株,建成了5万多亩的防风固沙林带。同时,他亲自带队挖渠筑坝,疏浚了河流,解决了全县35万亩耕地的内涝问题。为了改良盐碱地,焦裕禄推广使用绿肥和化肥,并动员农民挖井积肥,使全县50多万亩盐碱地得以改造。
心系群众,焦裕禄公仆情怀
焦裕禄时刻把群众的疾苦挂在心上。他常说:“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群众的困难再大也要帮。”他帮助群众挑水送粮,解决他们生产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在兰考农田中,常常能看到焦裕禄的身影,他与农民亲切交谈,详细询问生产情况,急农民所急,想农民所想。
焦裕禄的公仆情怀深深感动了兰考人民。在他任职期间,兰考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风沙得到了有效遏制,内涝问题基本解决,盐碱地改良取得显著成效。兰考人民摆脱了贫困,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肝癌晚期,焦裕禄坚持工作
1964年,焦裕禄被确诊患有肝癌。面对病魔,他仍旧坚守岗位,以顽强的毅力坚持工作。在生命弥留之际,他叮嘱县委同志:“一定要把我运回兰考,我要和兰考人民永远在一起。”
留得清白在人间,焦裕禄精神永流传
1964年5月14日,焦裕禄因病逝世,年仅42岁。他去世后,中共中央追授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秀共产主义战士”称号。焦裕禄精神成为全党全军的宝贵精神财富,激励着无数后来人学习和弘扬。
《焦裕禄》电影的上映,让焦裕禄精神焕发出新的时代光彩。焦裕禄在逆境中坚强不屈、一心为民、鞠躬尽瘁的精神,将永远鼓舞人们奋发向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