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Bishop
一个有点严肃又沉重的问题——
你,是从多大年纪开始认识到,这个世界是不平等的?
廖界是在他11岁那一年。
“老狐狸”告诉他的。

“不平等是地图,清清楚楚帮我们指出赢的方向……”,如此“直给”的语句,毫不委婉的价值观输出,似一柄重锤,一点一点敲击着这个五年级的孩童。
残酷,却又是如此真实。
这,就是去年横扫第60届金马奖的台 湾电影《老狐狸》。导演萧雅全,监制侯孝贤,7项提名,4大殊荣,好评如潮。
《老狐狸》
Old Fox

作为同样在本届金马奖获得7项提名的大热影片,《周处除三害》仅摘得“最佳动作设计”一个奖项。
《老狐狸》则包揽了“最佳导演”“最佳男配角”等4项大奖,可以说是对《周处除三害》全面碾压。
刚刚经历过年初大荧幕上“除三害”暴爽洗礼的观众可能禁不住要问:凭什么?
那是因为,影片中缓慢而又温情,细腻却又真实的生命弧光,为曾经的时代,也为人性中最可贵的善良,画下的那一个清晰却饱含伤感的“逗点”。
01
廖界的梦想
1989年,台北。
母亲早亡的廖界(白润音 饰)和父亲廖泰来(刘冠廷 饰)生活在一处出租屋里,相依为命。
父子俩的生活虽不至于说是一贫如洗,但由于收入有限,日子过得总是紧巴巴的,“省钱”成了必要的日常主题。
洗澡的时候需要适时地关闭瓦斯,节省燃气费。

水龙头不要关紧,留那么一丝,让水慢慢滴进浴缸里,水表就不会走,能省下一笔。

父亲也会自己踩着缝纫机,给儿子做衣服,同样能节省不少开支。

廖泰来还会利用工作的便利条件,从餐厅打包一些剩菜带回家充当晚餐。
生活普通而清苦,但廖界也有自己的梦想——买房子。“买一间属于自己的门面房,开理发店”,这也是母亲的遗愿。
虽然尚处在对物质较为懵懂的年纪,但小小少年却执着于这份憧憬,不时向父亲询问什么时候才能买房子。

这一次,廖泰来给了儿子一个明确的日期:三年。再攒三年钱,就可以了。
身为一家之主,“买房子”何尝不是廖泰来的梦想呢。多年来的辛苦工作,拼命省钱,为的也是这一天能早点到来。
曾经遥不可及的梦想,现在变成了清晰的倒数计时。往后的每一天,都变得格外有盼头。

而接下来发生的事,更仿佛要让这1095天马上归零。
在廖界叔叔的婚礼上,炒股赚了不少钱的叔叔答应借钱给自己的哥哥,充当首付款。这意味着,廖界和爸爸可以提早买房了。

街角的公共卫生间里,酩酊大醉的父亲,喜极欢脱的儿子,以及那个即将实现的梦想。
父子相拥,为的是这一刻的好消息,更为了美好未来的期望。
02
戳破的现实
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台 湾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股市牛市,从2000点一路飙升过万点。无数人搭上了一夜暴富的快车,赚得盆满钵满。

当廖家父子还在为买房踌躇满志的时候,现实的残酷再次戳穿了他们的美梦。
股市疯涨,物价也跟着涨。房价,更是蹿升得厉害。

房价足足涨了一倍,钱还是不够。之前说再等三年,按照现在这个涨法,还不知道要再熬多少个三年。
失望的情绪,填满了廖界的内心。
然而,一次偶然的机会,廖界认识了“老狐狸”,事情似乎也开始发生转机。

被称作“老狐狸”的谢老板(陈慕义 饰)是廖家父子的房东,也是这一街区最大的房东。名下不光有众多房产,还拥有加油站,废品回收站等产业,是个十足的有钱人。
廖界在知道了“老狐狸”的真实身份之后,凭着孩子的天真想法,开始千方百计地游说谢老板以低价卖给爸爸房子。
第一次,在谢老板的车上,由于太紧张,居然忘说了这个关键的事情。
可也正是这一次,在听过了“老狐狸”关于“不平等”的价值观输出之后,廖界似乎也对这个世界第一次产生了怀疑。

为什么别人就很有钱?为什么别人就会有自己的房子?为什么我们没钱,买不了房子?为什么爸爸不能去炒股,也变成有钱人……
廖界在他11岁的这一年,终于意识到这个世界是多么的不平等。

虽然年纪不大,廖界却有着一股执拗。他再次找到谢老板,哭着央求他。
这一次,“老狐狸”没有客气,直截了当地告诉他,你们买不到房子,干我屁事!

虽然我挺喜欢你这个小孩子,但是我也没有必要同情你们。
在买卖房子这件事上,“老狐狸”冰冷的态度已经是拒人千里。但他似乎真的很喜欢和廖界成为朋友,不仅告诉廖界霸凌他的同学的“秘密”,助其“反杀”。
在开车带着廖界兜风的时候,还特意把车拐上小路,放慢车速,在那些同学面前招摇而过。

看着平日倚强凌弱的同学满眼的惊讶与不可思议,廖界开始觉得“让别人害怕”是如此爽快的一件事。

他也逐渐开始认同了“老狐狸”那一套有钱人的底层逻辑:用不平等,创造不平等。只要在这些不平等中,自己能够获得利益,就可以无所不用其极。
看上去,这段特殊的“忘年交”让两人的关系变得微妙起来。稚嫩的童心,也开始接受现实的残酷与冷漠。
“老狐狸”是在培养一个新的“小狐狸”吗?廖界会自此与纯真诀别,彻底“黑化”吗?
03
时代的挽歌
谢老板非常喜欢听一首闽南语老歌《一只鸟仔哮啾啾》。

一个鸟类寻找栖息之所的寓言,鸠占鹊巢,觅而不得。
和影片中“买房子”的故事何其相似,弱肉强食的丛林世界与残酷现实的人类社会,形成了一种互文。
所以,在这个充满野性的社会丛林中,谢老板选择当一只“狐狸”。他狡猾、机警,不齿那些泛滥的同情心,为利益不择手段,坚信优胜劣汰,适者生存。
楼下面馆老板股市投资失败,上吊自杀。谢老板上门祭奠,实际目的是要赶人收房。

房子变成“凶宅”,谢老板自然相当懊恼,那种冷硬的凶狠之色也尽显无遗。
同样,谢老板当着廖界的面,毫不掩饰地说:自己的母亲和廖界的父亲一样,一辈子都是“失败的人”。

如此的贬低,让廖界大受打击。可下一刻,谢老板说,其实他们也是“在乎别人感受的人”。

所以,谢老板说:你就是我。

我们都是善良之人的孩子,源自家庭的那一份善良,已经深深刻入灵魂之中,不可磨灭。
曾经,我也像你一样,苦苦哀求别人能够施舍一个住所。

可是,“从善”只会带来“失败”,谢老板不得不硬起心肠,做一只野兽。
或许很多时候,这只“老狐狸”也只是在“狐假虎威”。
谢老板对廖界的所讲所做,并非所谓意识层面的PUA,他只是把这个纯良天真的孩子,当成了一面镜子。

照出来的,是自己于残酷世界的利益争夺中,被悄然隐藏的那些宝贵的善意和同情心。
人生中往往会有两位老师,其一是家庭,其一是社会。“老狐狸”就像是后者,让廖界认识到现实世界并非事事美好,尽如人意。
而前者——父亲廖泰来,则扮演着更重要的角色。
影片中,廖泰来顾家、沉稳,对儿子呵护有加,更难得的是用言传身教教会了廖界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

他会把废弃的美工刀片用纸壳小心地包好,贴上胶带,再扔掉,为的是怕拾荒者割破手。
廖界得知楼下“凶宅”可以低价出售的时候,催着父亲去找谢老板,抓紧入手。可廖泰来却说,这样不好,人家还在办丧事。
当买房心切的廖界现学现卖那一句“干我屁事”的时候,平日情绪稳定的父亲爆发了怒气,一巴掌打在儿子脸上。

见利忘义,落井下石,这是廖泰来不能容忍的。
或许这一巴掌,也是廖界在11岁那年,学到的最重要的一课。
打疼了,也打醒了。
选择做怎样的人,在这一刻,廖界的心里已经有了答案。

“我不要跟你一样”,这是廖界的选择,他宁愿做一个普通人,也要心怀善意。他不要像“老狐狸”一样,虽然成功多金,却只能在物欲沉沦中痛惜凭吊着自我的本真。
《老狐狸》用一种平和缓慢的方式,从社会的一隅切入,述说着一个充满温情的故事。加上侯志坚为影片加入的复古感十足的配乐,为我们重现了一段特别的旧时岁月。
那里,有“全民皆股”的疯狂,有欲望的悸动与反噬,有利益争夺的狡黠,也有人性中最质朴的纯良。
廖泰来递给饭店门口乞讨者的糕点;
林秘书每次都带给廖家父子的蛋黄酥;
饭店里不时给廖界“投喂”几口的服务员阿姨……
这些善意,贯穿在影片的始终,也围绕在每个人的身边。
廖界没有把欺负自己的同学的“秘密”和盘托出,他也守住了关乎善良最后的底线。

深夜的公园里,父子二人的依偎,为影片画下了一个句号。也为曾经的那个时代献上了一曲悲鸣的挽歌,画下了一个略显伤感的“逗点”。
之所以说是“逗点”,是因为那些贯穿于每个时代的人性之善,永远不会被画上句号。
善良、纯真、温暖、同情,那些人性的闪亮,即使会被某个至暗的时刻所淹没,但终会撕开雾霾,冲破乌云,让世间的人们看见希望的曙光。

图片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