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塑造有些脸谱化:部分反面角色塑造得过于脸谱化,缺少立体感,削弱了人物的真实性。(人物塑造有些什么特点)
人物塑造是文学创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能够让读者感受到角色的情感、动机和思想,从而提升作品的深度和共鸣。在某些作品中,人物塑造却出现了脸谱化的问题,导致人物缺少立体感,削弱了作品的真实性。
脸谱化的特点
脸谱化的人物往往具有以下特点:
- 单一平面化:人物性格、动机和行为缺乏复杂性和深度,始终表现为一种单一的模式。
- 标签化:人物被贴上固定的标签或刻板印象,无法表现出性格的复杂性或成长。
- 符号化:人物成为某种概念或理念的符号,缺乏独立性,无法激发读者的共情。
反面角色的脸谱化
在文学作品中,反面角色经常容易出现脸谱化的现象。这是因为作者往往为了突出主角的正面形象,将反面角色设定为纯粹的邪恶、愚蠢或软弱。
例如,在一些作品中,反派角色可能:
- 毫无理由地邪恶:他们没有明显的动机或信念,仅仅因为是反派而作恶。
- 愚蠢得可笑:他们做出荒谬的行为,缺乏智力或常识。
- 毫无战斗力:他们被主角轻易击败,缺乏威胁或挑战。
立体感塑造
与脸谱化相反,立体感人物塑造要求作者深入刻画角色的内心世界,展现他们的复杂性、矛盾性和成长。
立体感人物具有以下特点:
- 多维度:人物的性格、动机和行为具有多重层面,而不是单一平面。
- 真实可信:人物的行为和情感符合逻辑,能够引发读者的共情。
- 有机成长:人物随着剧情的发展而成长、蜕变,展现出性格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如何避免人物脸谱化
避免人物脸谱化,作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深入研究人物背景:了解人物的成长经历、社会环境和心理动机,为其性格塑造提供基础。
- 避免刻板印象: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为人物设计独特而有吸引力的特征。
- 挖掘人物的复杂性:展示人物的内在矛盾、挣扎和成长,让他们成为真正的个体。
结论
人物塑造是文学创作的关键要素。避免脸谱化,塑造立体感的人物,可以让作品更加真实、引人入胜。通过深入的研究、打破刻板印象和挖掘人物的复杂性,作者能够创作出栩栩如生、令人难忘的角色,提升作品的整体质量。
剧本课第三课复盘——如何塑造鲜活的人物形象
无戒学堂IP营第二季打卡第28天,1730字,累计字剧本的核心是故事,一个故事是由人物、情节、主题等剧作元素构成的。
其中人物是故事中最核心的元素,是剧本的核心。
中国当代文学批评里,说到人物的刻画,常常用到一个词,叫作“脸谱化”,也即作者塑造人物时过于简单化和概念化,好人就是纯粹的好人,坏人就是绝对的坏人。
现实生活中的人是具有多面性的,一个好剧本中的人物应该是鲜活的,绝对不能符号化。
那么如何塑造人物,使之鲜活有个性? 人有生理、社会、心理三个属性,决定了人物塑造的三个维度。
(一)生理维度:人物直观呈现出来的。
通常包括:①性别,②年龄,③身高体重,④发型肤色,⑤外表:英俊丑陋、穿衣打扮、干净邋遢,⑥缺陷:残疾、畸形、胎记、疾病,⑦遗传特征等等。
通过这一维度,我们可以看到人物的高矮胖瘦,或英俊或丑陋,或残疾或健全等,不同的生理特征则会决定人物是宽容或是狭隘,是谦虚或是傲慢,是自卑或是优越。
世界是相同的,不同的人但看待世界的态度却截然不同。
(二)社会维度:即人物所处的环境。
通常包括①阶级;②信仰;③教育程度;④民族地域;⑤职业:类型、职位高低、工作时长;⑥家庭:生活状况、收入水平、不良行为;⑦兴趣爱好等。
一个人自出生始就跟环境息息相关,出生在贫困农村家庭的小孩和出生在富裕城市家庭中的小孩,对于世事的反应是不同的,其待人处事的方式必然也是不同的,要看到人物背后的社会结构及其原因。
(三)心理维度:即人物的某种属性 由生理特征和社会关系共同催生,在塑造人物的时候一定要记住,具备某种性格的人物要与相应的社会属性和生理特征相匹配。
通常包括:①性格;②品味;③目标梦想;④道德标准;⑤性情:暴躁、随和、悲观、乐观等;⑥三观:价值观、人生观、爱情观;⑦天赋才能;⑧品质好坏等。
例如我们笔下的主人公呈现出自闭阴郁的性格,就必须要突出造成他自闭抑郁的生理及社会因素,让人物形象更加真实故而令人信服。
要理解一个人物的行为必须从生理、社会、心理三个维度去研究其行为背后的动机,进行创作之前一定先写好人物小传,在后期写作过程中依据人物小传去丰富人物形象,围绕选定的那个人物安排故事情节,设置戏里发生的每一件事和人物在不同情况下的不同做法,从而创造出鲜活有个性的人物。
深谙人性应该是一个编剧的基本素养和能力,必须有看透本质和底层逻辑的能力,经深刻思考后呈现出内涵深刻的好的作品。
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处于变化之中,人类也不例外,而一部优秀的小说或剧本人物一定是有所变化的,而且是很大的变化。
一个没有经历过改变的人物是塑造的不到位的,换句话就是说如果一个人物没有发展,那么他所处的环境就是不真实的。
改变绝对不是一瞬间的骤变,要合乎故事逻辑在情理之中,也就是说人只有经历了一些事情,才能成长和改变。
人物的发展也是从三个维度来体现的,发展和改变,是一个漫长而又复杂的过程,是通过对抗来产生的,对抗的直接体现就是事件。
人物发展的四个阶段: (一)人物按照自己的身份,在既定的轨迹中生活; (二)人物产生需求,或是其他人的需求,将其引入困境或矛盾之中; (三)人物去实现需求,发现充满障碍,障碍就是矛盾和冲突; (四)人物克服障碍,实现自我需求,明白了一些道理,发生了改变。
人物需要信念,需要将这一信念贯彻到底的耐力和意志。
一个意志薄弱的人无法在剧中持续地创作冲突,也无法撑起一部戏。
所有伟大戏剧里的人物都是在推动着相应的事件向前发展,直到他们被打败或者是达成目标,即使是被动的,也不能被击败。
(一)主要人物 也即主角,是创造冲突并推动戏剧发展的人物,决定着故事讲述的角度,能够跟观众共情的,首次出场时就能获得观众的好感与认可。
主要人物一定想要获得某件东西或者实现某件事,必须是积极的,坚定的,即使最终要消失也必须在完成最初设定的任务之后。
(二)次要人物 ①侧面衬托,凸显主角,②牵线搭桥,推动情节,③渲染气氛奠定基调④深化主题,画龙点睛。
次要人物存在的意义就是辅助、衬托,连接人物与人物、人物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三)对立人物 与主要人物之间是阻碍与对抗的关系,有强大的意志力,和主要人物在各个方面都旗鼓相当,但却和主要人物有着相互个性上的冲突和意愿上的分歧。
剧本创作与小说创作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学习过程中若能将两者融会贯通,互通有无,共同提高,应是一举两得的事情。
脸谱化的意思脸谱化的意思是什么
脸谱化的词语解释是:比喻文艺创作中刻划人物的公式化倾向。
脸谱化的词语解释是:比喻文艺创作中刻划人物的公式化倾向。
拼音是:liǎnpǔhuà。
注音是:ㄌ一ㄢˇㄆㄨˇㄏㄨㄚ_。
结构是:脸(左右结构)谱(左右结构)化(左右结构)。
脸谱化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引证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⒈比喻文艺创作中刻划人物的公式化倾向。
引丁玲《要为人民服务得更好》:“这些人物还没有写出来就已经定型化了,脸谱化了。
”二、网络解释脸谱化比喻文艺创作中刻画人物的公式化倾向,即是好是坏是什么性格一眼能看出来。
(丁玲《要为人民服务得更好》:“这些人物还没有写出来就已经定型化了,脸谱化了。
”)关于脸谱化的成语杖化龙满脸春风讪皮讪脸抓破脸皮戴头识脸变脸变色急赤白脸关于脸谱化的词语脸红耳赤涎皮赖脸抓破脸皮戴头识脸死皮赖脸桃腮杏脸治谱家传杖化龙满脸春风关于脸谱化的造句1、一是角色的脸谱化,生旦净末丑,不同脚色,脸谱不一,一望可知,角色分工十分明确,不易窜乱。
2、本片不抗拒脸谱化的人物设计,固执的训导处主人就是最为典型的一个,永远对徐太宇有偏见,结果造成了校庆大会那一幕。
3、作为剧中唯一的“反派”,仇晓光表示,如何让所谓的反派不脸谱化,而是充满了层次,从而告诉观众“这个角色并不是坏人”是他在塑造角色中的目标。
4、显然,舞台戏曲唱腔的脸谱化和一板一眼的节奏显然己不适应观众的欣赏要求。
5、我们总将一个人脸谱化,但却很少去想他们其实有很多面—,—人生不是京剧,画一张脸谱就演绎完一生;而且人不仅有,很多面,人还会随着时间改变。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脸谱化的详细信息
电视剧《我的人间烟火》在剧情设置上有什么槽点?
根据提供的情况,电视剧《我的人间烟火》在剧情设置上存在以下槽点:
1. 在剧中,角色间的感情线不合理和不真实。
女主角的恋爱脑过于严重,没有感激养父养母的帮助,男主角则只是做了一碗白粥就获得了她的心。
2. 剧中的设定存在很多细节漏洞。
例如,消防员在救援行动中,站在出事地点旁呐喊是不合理和危险的行为;许沁作为医生,在接触到有跳楼轻生倾向的人时,使用激将法劝说,这样的行为可能会导致医院及整个行业的蒙羞。
3. 剧中的一些设定对应的道德标准和常识存在偏差。
例如,剧中的男主角宋焰给女主角许沁电话让她打车而不要乘坐地铁,导演给出的理由是地铁在高峰期人多,担心女主受伤。
然而,实际上地铁相对安全,不存在随意受伤的情况,与其相比,地面交通事故风险更高。
4. 在剧中,主角对灭火器的使用不当。
剧中的两个角色在恋爱时玩闹中直接拿起灭火器,这一行为引发了观众的热议。
官方媒体批评称:“灭火器不是玩具!要流量更要正能量。
”
综上所述,《我的人间烟火》剧情设置上存在多个槽点,因此引发了许多争议和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