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赋》豆瓣口碑两极分化:人物刻画与史实考据的博弈 (大秦赋豆瓣评分为什么这么低)
绪论
《大秦赋》是一部由央视为纪念秦始皇陵兵马俑发现50周年而筹拍的古装历史剧,讲述了秦始皇嬴政一生的传奇故事。该剧自开播以来,在豆瓣上引发了激烈的口碑争议,评分一度跌至3.8分,成为近年来豆瓣评分最低的古装历史剧。
一、人物刻画
人物刻画是《大秦赋》备受争议的焦点之一。
1.1 人物塑造
《大秦赋》中的人物塑造存在两极分化。一方面,一些角色,如秦始皇嬴政、吕不韦、李斯等,塑造得较为饱满,人物性格复杂多面,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另一方面,一些角色,如成蟜、嬴子楚等,塑造得相对扁平,人物形象较为单薄。
1.2 服化道具
《大秦赋》的服化道具较为考究,服装和妆容都尽量还原了秦朝的历史风貌。但是,也有部分观众认为,演员的服装和妆容过于夸张,与历史记载存在偏差。
二、史实考据
史实考据是《大秦赋》备受争议的另一个焦点。
2.1 史料依据
《大秦赋》宣称根据司马迁的《史记》改编,但实际上,该剧在很多情节和细节上与《史记》存在出入。例如,剧中嬴政出生时天上出现红光,而《史记》中并没有记载这一事件。
2.2 艺术加工
《大秦赋》作为一部影视剧作品,在史实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艺术加工,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一些观众认为,该剧的艺术加工过于随意,甚至篡改了历史。例如,剧中吕不韦与嬴政生母赵姬的私情,就被认为是编剧的杜撰。
2.3 人物争议
《大秦赋》中一些人物的形象与传统认知存在较大出入,也引发了争议。例如,剧中秦始皇嬴政被刻画成一个暴虐无道的昏君,与后世对其功绩的评价有很大不同。
三、口碑争议
《大秦赋》豆瓣口碑两极分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3.1 人物塑造争议
部分观众认为剧中的部分人物塑造得不够好,过于扁平或夸张,与历史形象存在出入。
3.2 史实考据争议
部分观众认为剧中存在大量史实错误,对历史进行了篡改,影响了该剧的真实性。
3.3 价值观争议
部分观众认为剧中宣扬的价值观存在问题,例如对暴力的推崇和对女性的不尊重。
结语
《大秦赋》是一部争议颇大的古装历史剧,人物刻画与史实考据的博弈成为其豆瓣口碑两极分化的主要原因。该剧在人物塑造、服化道具、史实考据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瑕疵,既有可圈可点的亮点,也有令人失望的不足。对于一部历史剧来说,人物刻画和史实考据是至关重要的。一方面,人物刻画要生动鲜活,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另一方面,史实考据要严谨可靠,能够经得起史学家的检验。只有当这两方面都得到兼顾,才能创作出一部既好看又真实的历史剧。《大秦赋》的口碑争议也为其他古装历史剧提供了借鉴。想要获得观众的认可,古装历史剧不仅要注重人物刻画和视觉效果,更要注重史实考据和价值观的传递。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既好看又耐人寻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