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宝和老财》看时代的变迁和人性的复杂 (小宝和老财百度百科)
《小宝和老财》是一部由赵本山和高秀敏主演的经典小品,讲述了一个小财主和一个穷光蛋的故事。小品通过对这两个截然不同的人物性格和命运的刻画,反映了时代的变迁和人性的复杂性。
时代的变迁
《小宝和老财》的故事发生在改革开放初期,这是一个社会变革剧烈的时期。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社会结构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小宝代表了新兴的改革开放一代。他敢于闯荡,不满足于现状,勇于尝试新事物。而老财则代表了传统观念的守旧者。他固守旧有模式,不适应社会变迁,最终被时代所淘汰。
小品通过对小宝和老财这两个典型人物的对比,反映了时代变迁对人们生活和思想观念的影响。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敢于创新、勇于拼搏的人更容易取得成功,而墨守成规、固步自封的人则会被时代抛弃。
人性的复杂性
《小宝和老财》不仅仅是一部反映时代变迁的作品,更是一部剖析人性的杰作。小品通过对小宝和老财这两个角色的多维度刻画,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小宝虽然是一个小财主,但他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在老财落魄时,他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帮他渡过了难关。而老财虽然是守财奴,但本质上并不是一个坏人。他对自己吝啬,却对亲人朋友十分慷慨。
小品没有简单地将人物划分为好人或坏人,而是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展现了人性中善与恶、光明与黑暗的复杂交织。这正是《小宝和老财》这部小品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并引发观众共鸣的原因。
现实意义
《小宝和老财》虽然是一部20多年前创作的小品,但它所反映的时代变迁和人性复杂性在今天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在当今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敢于创新、勇于拼搏仍然是取得成功的不二法门。而人性中善与恶、光明与黑暗的斗争也从未停止。我们唯有正视人性的复杂性,才能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并在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中找到自己的道路。
结语
《小宝和老财》是一部经典的小品,它不仅反映了时代的变迁,也剖析了人性的复杂性。这部小品给人们带来了欢笑和思考,至今仍值得回味和品读。
《小宝和老财》
《小宝和老财》是一部经典的中国电视剧,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和鲜活的人物形象,展示了旧中国社会的风土人情和人们的生存状态。
《小宝和老财》讲述了小宝和老财这对性格迥异的人物之间的故事。
小宝是一个聪明伶俐、机智过人的小男孩,而老财则是一个富有但吝啬的地主。
他们之间的冲突和互动,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阶级矛盾,也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多样性。
该剧通过小宝和老财的交往,揭示了当时社会的许多问题。
例如,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和压迫,以及人们在贫困和压迫中所展现出的勇气和智慧。
同时,该剧也通过小宝和老财之间的友情和互助,传递了人性的温暖和善良。
此外,《小宝和老财》还通过丰富的细节和生动的情节,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土人情和人们的日常生活。
观众可以从中了解到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人们的衣食住行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
这些细节使得该剧更加真实可信,也让观众更容易产生共鸣。
总的来说,《小宝和老财》是一部充满智慧和温情的电视剧。
它不仅展示了旧中国社会的历史背景和社会问题,也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传递了人性的美好和善良。
同时,该剧还通过丰富的细节和生动的情节,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当时社会的风土人情和人们的日常生活。
这使得该剧成为了一部经典之作,深受观众喜爱。
小宝和老财观后感
认真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相信你会有不少感想吧,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观后感了。
在写观后感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小宝和老财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抗战剧在中国的地位,尤如情景喜剧在美剧中的地位,那不是一般的“牛”。
大量的制作、悠久的历史、社会的重视、群众审美的基础等……导致了这类题材剧集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和人才。
而到如今,抗战剧随着社会发展自身也在体制内寻求着突破,远久一点的《团长》、近两年的《番号》、《葛二蛋》、《炮火》等,一系列优秀的力图更加人性化、喜剧化抗战剧的出现,让抗战剧的风格化发展是尤其的丰富和精彩。
而由尚敬执导,范伟、毛孩等主演的《小宝和老财》,又是风格化抗战剧中的另类。
它确实是以抗战为题材,但重力着笔于人物的刻画与人性的表现。
剧集中没有几处真正的抗战打仗场面,而是在那个背景之下时代之中,展现一个小小红战区里各色人物因为格局变化历史变迁所萌发出的万千姿态。
通过细腻的刻画,同样反映出国仇、家很、命运、权利、良知等大的格局,也通过一个个草根小人物生活状态的变化和人性转变,将军阀混战、国共内斗、抗日战争、建国初期的那段恢弘历史展现得异常轻松、诙谐。
看《小宝和老财》,能感受到一些尚敬《炊事班的故事》、《武林外传》等情景喜剧的风格韵味:在相对狭隘的空间里,对小人物、小事件精雕细琢,从中抒感大情怀、折射大社会。
相比一集一个小故事的情景剧模式,尚敬在《小宝和老财》的.表现形式上已有突破和发展,故事整体连贯流畅的呈现更是印证了他不但可以小喜、亦可大乐。
而且在历史典型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也更显另类:剧中的地主周老财颇有剥削压榨、狡诈凌人之气,但更多时候则是在表现他温情和蔼、深明大义之态;郭小宝虽是勇敢正义的小红军,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吊儿郎当、嬉皮玩闹的穿梭于民间。
剧中人物的喜怒哀乐决定着我们的喜怒哀乐,尤其是范伟扮演的周老财和毛孩扮演的郭小宝,不仅细节拿捏的得当,在逗乐观众的同时,两位小人物的嘴里还时不时能蹦出话糙理不糙的至理名言。
周老财和郭小宝本是一红一白的矛盾对立体,剧集却中用连绵不断的意外和离奇事件,将两人始终保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看得出来,绝大部分的时间里他们的作为其实都是并非本意,只是出于被迫和无奈不得不做,通过特意制造人物做出不合自身身份逻辑的事情来本就是个笑话,再通过他俩之间无时无刻都进行斑驳陆离的斗智斗勇,使得剧集充满了喜感,而同时也充满了时代变迁中草根人物的无奈。
加上其他一群出色小人物的穿针引线,将人性面对权力、爱情、信仰、欲望、爱情以及对亲人责任时,如何苟延残喘、绝处求生、艰难抉择,刻画得非常细腻、也特别生活化。
所有人物中的周老财是故事中最为丰满和立体化的一个,范伟更是贡献了让人万千可恨可爱、又让人万千感慨思索的角色,这个角色从平面到立体、到合理,从万人之嫌到可爱、到识时务、到深明大义,其实就好比每一个现代人的真实写照。
范伟也从他以往喜剧模式化的框架里跳了出来,有了更加活生、调皮的味道,使得其喜剧表演达到另一个高度。
人物符合环境,台词符合时代,故事符合人性,有血有肉有深度。
在国难飘扬的年代里,没有华丽丽的偶像情节,也没有血淋淋的战争场面,有的就是一个个小人物看社会的眼光、对待这个时代的方式,在抗战历史大背景下、在普民生活细节之中,质朴却踏实的为我们讲述着人生的价值观。
更何况,还是以一种生活化的喜剧形态进行呈现,这种诚意和创新,给年代感十足的抗战剧开辟了一条新生路。
范伟穿着红马甲跳舞的那个是什么电视
是电影《耳朵大有福》。
剧情简介:东北的冬天,某小城如往常一样寒冷,人们如往常一样忙碌,但今天对于王大耳朵来说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
因为今天他退休了,王大耳朵退了之后,除了每个月几百块的退休金,还享有医疗保险等福利待遇,王本应满足,但他总觉得心里没底,他认为单位给你再好的保障也不如靠自己双手再干点什么心里来得塌实。于
是起来便给儿女打电话,约晚上一起吃饭,想跟儿女商量一下退休后的打算,所以老早便起床到早市买了些姑娘儿子爱吃的东西,为晚上的聚餐准备好了一切。
王想叫几个朋友,拿起电话又放下了,因为自己的媳妇还躺在医院里。
想到这,他想起给媳妇送饭的时间到了,还未及设计退休第一天的生活,便骑上他那辆破车奔向医院了,媳妇已经在医院住了一段时间,医生建议再观察两天以免病情反复。
王本想和媳妇聊聊退休后的打算,看着医院里一群病歪歪的人便没有了情绪,没坐一会儿就走了,出了医院,王兴奋的骑着破车在街上游荡,穿行在人群中,琢磨着自己的打算,王就这样开始了他第一天的退休生活。
王大耳朵为了实现自己的想法,在这一天里相继走访了一元擦鞋厅;蹬倒骑驴的人力车夫;二人转小厅里的朋友;浴池里退休的老干部;刮脸妇女;小卖店店主。
他把自己的想法讲给他们听,大多数人都不理解王大耳朵的想法。
退休了,待遇很高,为什么不享受晚年还要去干点什么。
而王大耳朵通过与这些人聊天更加坚定了自己干点什么的想法,越发觉得不干点事情心里便不会踏实。
他发现了一条生存的链条,擦鞋的赚了钱去刮脸,刮脸的赚了钱去坐人力车,人力车的赚了钱去买菜,卖菜的赚了钱去擦鞋。
王大耳朵迫不及待的要把这个想法跟儿女们一起聊聊,很快满满一桌子的菜便做好了。
姑娘和姑爷来到后便开始闹别扭,可不巧姑爷在桌上接了一个很暧昧的电话,王还来不及探讨自己的想法,姑娘和姑爷打了起来。
王对自己的想法很自信,但又知道给媳妇根本不愿意听他讲关于退休后的生活。
于是送过晚饭后,便拿了一盆自己最喜欢的花,给一位老朋友送礼。
一是把自己的想法给老朋友讲讲,二是希望这位老朋友能够提供帮助。
老朋友满口答应帮忙,这令王非常欣慰。
从朋友家出来,王转道去看父亲,父亲和二儿子一起住。
二儿媳妇招来一群人在打麻将,看着父亲在一旁跟着忙活,王有种说不出的滋味,想和二弟说说但又无能为力。
此时王的传呼机响起,王的舞伴约他去跳舞。
二人跳着舞,王把自己开修车铺的想法和舞伴说了,舞伴很支持,还给王出主意要他在舞厅门口开一家,这样就可以修了车之后跳舞。
舞伴的支持使得王欣喜异常,的曲中,王疯狂的跳着,仿佛身边没有其他人存在,仿佛忘记了一切不如意的事情。
曲终人散,王骑着车送舞伴回家,此时天空中又飘起了雪花,王抬头看着天空中飘下的雪花,静静的,软软的。
王大耳朵就这样度过了退休的第一天。
扩展资料:
范伟,1962年9月2日出生在辽宁省沈阳市,喜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
范伟从小就喜欢相声,1978年,16岁的范伟师从沈阳曲艺团演员陈连仲学习表演。
1983年,范伟考入沈阳曲艺团。
由此开始自己创作相声,他写出的第一个相声是《一个厂长的日记》,作品采用了新颖的日记体裁,让团里的领导耳目一新,被拿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演播。
而这次北京之行成了范伟事业上的一次转机。
1986年,在参加全国相声邀请赛之后,范伟成为沈阳曲艺团的骨干。
1983年,考入沈阳曲艺团,创作并表演的相声《无事生非》、《自食其果》、《“英雄”的启示》、《五几年》等并且获得辽宁相声比赛奖。
1991年,凭借小品《烦恼》,获得首届东北三省戏剧小品大赛明星奖。
1993年,凭借小品《小偷奇遇》,获得第二届东北三省戏剧小品大赛明星奖。
1993年,在中国合肥相声节上,范伟又凭借自己创作的相声《要账》获得了表演一等奖和创作二等奖。
1995年,第一次登上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并表演小品《牛大叔提干》。
2001年,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表演小品《卖拐》并获得小品类一等奖。
2003年,获得“辽宁省十大杰出青年”称号 。
2006年,凭借在章家瑞执导的电影《芳香之旅》中的出色表现,获得第30届埃及开罗国际电影节特别表演奖(金钥匙奖)。
2007年,主演喜剧电影《耳朵大有福》,饰演王抗美并获得了第9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最佳男主角奖。
2009年,主演电视剧《老大的幸福》,此后获得了第25届中国电视金鹰奖观众喜爱的电视剧男演员奖和第16届上海电视节最具号召力男演员奖两项大奖。
2011年,在电视剧《先结婚后恋爱》中饰演滕飞。
2013年主演战争喜剧《上阵父子兵》,饰演乔日成。
2014年,主演电视剧《小宝和老财》,饰演周老财。
2016年,参演由冯小刚执导的喜剧电影《我不是潘金莲》 。
2016年11月3日,主演的电影《不成问题的问题》荣获第29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艺术贡献奖。
11月26日,凭借在电影《不成问题的问题》中出色发挥获得第53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男主角及第7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最佳男主角。
2017年7月和郭采洁主演的电影《绝世高手》在2017年7月7日全国上映;同月和大鹏主演的电影《父子雄兵》在上映2017年7月21日全国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