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张艺谋对人性坚韧和苦难的史诗级描绘 (活着张艺谋电影在哪能看完整版)
导言
张艺谋的《活着》改编自余华的同名小说,是一部史诗级的电影作品,讲述了一个普通中国家庭在国家巨变中所经历的苦难与坚韧的故事。
一、严酷的环境与苦难的考验
《活着》的故事背景设定在20世纪中国动荡不安的时期,从国民党统治到解放战争再到文化大革命。在这段历史中,主人公徐福贵一家经历了无数的苦难。
福贵的父亲因嗜赌成性,倾家荡产,逼死妻子。福贵本人也沉迷赌博,输光了家产,被抓壮丁。战争结束后,他回到家乡,发现妻儿早已离世。他带着儿子馒头讨饭为生,却经历了大饥荒和文化大革命的迫害。每一次苦难都让福贵濒临绝望,但他的求生意志却从未被熄灭。
二、人性坚韧与爱的救赎
在苦难的考验中,福贵一家的坚韧和爱成为支撑他们活下去的力量。
福贵虽然历经磨难,但他仍然保持着善良和乐观。他坚信总有一天苦难会过去,并始终对生活抱有希望。他的儿子馒头更是他生命的支柱,为他提供了无条件的爱和陪伴。尽管馒头身患绝症,但他仍然努力生活,用自己的坚强和乐观感染着身边的人。
福贵一家的爱也超越了血缘关系。他们收养了因战乱失去父母的女孩小凤,并把她视如己出。小凤对福贵和馒头的陪伴和照顾,让这个支离破碎的家庭重新找到了温暖。
三、对苦难的反思与拷问
《活着》不只是一部描绘苦难的电影,它还对苦难的根源和意义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影片通过徐福贵一家的遭遇,揭示了战争、饥荒和政治迫害对普通人的残酷伤害。它拷问着观众:为什么苦难会接踵而至?为什么好人也会遭受不幸?
影片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它只是通过展示苦难的无情,让观众自己去思索和感悟。它希望观众能从中汲取力量,在面对人生的苦难时,也能像福贵一样,坚韧不屈地活着。
四、史诗级的艺术成就
《活着》不仅是一部深刻的电影,也是一部具有史诗级艺术成就的作品。
张艺谋用写实的镜头语言和质朴的画面风格,还原了中国农村生活的艰辛和残酷。影片中的人物刻画细腻生动,每一个角色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影片的音乐苍凉感人,烘托出一种悲壮的氛围。
《活着》的成功不仅源于其深刻的主题,也源于其精湛的艺术表现力。它是一部不朽的经典之作,在世界电影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五、结语
《活着》是一部震撼人心的电影,它以史诗般的笔触,描绘了人性在苦难面前的坚韧和脆弱。它拷问着苦难的根源和意义,激发着观众对生命的思考。作为一部艺术杰作,《活着》不仅是一部电影,更是一部关于生命、苦难和爱的永恒颂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