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虚云:从平民到一代宗师的修行之路 (《百年虚云》)
百年虚云:从平民到一代宗师的修行之路
虚云禅师,近代中国佛教禅宗泰斗,临济宗四十五世祖,曹洞宗四十八世祖。他一生坎坷曲折,从贫寒出身到成为一代宗师,历经了无数磨难和修行,谱写了一曲传奇的佛教故事。
早年经历
虚云禅师原名萧古岩,1840年出生于湖南湘潭的一个贫寒家庭。幼年丧母,家境贫寒,只读过三年私塾。17岁时,他因家道中落,投身绿林。但因无缘入伙,又因其正直仁义,受到绿林首领赏识,得以在绿林中生活和学习。
皈依佛门
在绿林生活期间,虚云禅师结识了高僧虚舟禅师,并受其点化,皈依佛门,法名德清。20岁时,他剃度出家,先后参访了多位名师,并受到指点。25岁时,他到宜黄曹山寺闭关修行,精进不懈。
苦行磨难
出家后,虚云禅师开始了漫长的苦行修行。他历经无数磨难和坎坷,包括饥饿、寒冷、疾病,甚至被误认为盗贼而蒙冤入狱。但这些磨难并未动摇他的修行信念,反而磨砺了他的意志和心性。
在终南山修行期间,虚云禅师经历了严重的风寒,昏迷三日,醒来后发现一只猛虎守护在自己身边。此后,老虎成为他的护法神,相伴左右,为他保驾护航。
重建寺院
晚年,虚云禅师致力于重建寺庙,弘扬佛法。他先后重建了曹山寺、云门寺、南华寺等著名禅寺。其中,南华寺在清末被毁,虚云禅师在90岁高龄时发愿重建,历时多年,最终在1934年完成了此项浩大工程。
授徒传法
虚云禅师一生桃李满天下,培养了众多高徒,包括虚道、虚戒、虚照等,传承了临济宗和曹洞宗两大禅派。他注重培养弟子的禅定工夫和自性觉悟,倡导「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禅宗宗旨。
圆寂示寂
1959年12月13日,虚云禅师在江西云居山圆寂示寂,享年120岁。他的肉身被安放在南华寺的金棺内,至今仍然完好无损,成为佛教界的奇观。
影响与传承
虚云禅师是中国近代佛教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的修行之道和弘法事业,为后世佛教徒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迪。他的肉身至今完好无损,被视为佛法不灭、正法永存的象征。
虚云禅师的弟子及其后代弟子们秉承他的遗愿,继续弘扬佛法,培养僧才,为中国佛教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他的禅风和思想,穿越时空,至今仍然影响着广大佛教徒和修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