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史上的长沙会战:一场关乎国运的保卫战 (抗日史上的长征事件)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的枪声打破了中国和平的局面,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面对日本侵略者的疯狂侵犯,中国人民奋起反抗,展开了浴血奋战的岁月。
在抗日战争中,长沙会战是一场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保卫战。长沙,位于湖南省中部,是中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从1939年9月至1944年6月,国军与日军围绕长沙进行了四次激烈的会战。
第一次长沙会战
1939年9月,日军第11军司令官冈村宁次率领10万大军分三路向长沙挺进。国民政府调集第9战区20余万军队进行抵抗,由薛岳将军担任总指挥。
9月18日,日军攻占长沙外围的平江县。9月20日,日军兵临长沙城下。在薛岳将军的指挥下,国军顽强抵抗,与日军展开激烈巷战。9月28日,国军发动反攻,迫使日军退出长沙。
第二次长沙会战
1941年12月,日军第11军再次分三路向长沙进攻。国军第9战区30万余人迎战,仍由薛岳将军担任总指挥。
12月24日,日军攻占长沙外围重要城镇醴陵。12月27日,日军攻入长沙城。国军在付出了惨重伤亡后,被迫退出长沙。
1942年1月1日,国军发动反攻,经过激战,于1月4日收复长沙。此战歼灭日军3万余人,有力地挫败了日军的进攻计划。
第三次长沙会战
1942年11月,日军第11军再次发起对长沙的进攻。国军第9战区30万余人迎战,仍由薛岳将军担任总指挥。
11月24日,日军攻占长沙外围重要城镇益阳。11月29日,日军兵临长沙城下。国军在薛岳将军的指挥下,顽强抵抗,与日军展开激烈的巷战。经过16天的激战,国军再次击败日军,迫使其退出长沙。
第四次长沙会战
1943年6月,日军第11军再次发起对长沙的进攻。国军第9战区35万余人迎战,仍由薛岳将军担任总指挥。
6月18日,日军攻占长沙外围重要城镇衡阳。6月25日,日军兵临长沙城下。国军在薛岳将军的指挥下,顽强抵抗,与日军展开激烈的巷战。经过1个月的激战,国军再次击败日军,迫使其退出长沙。
长沙会战历时四年,是中国抗日战争中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的战役之一。国军与日军进行了四次激烈的较量,最终取得了三战三捷的辉煌胜利。长沙会战有力地挫败了日军的进攻计划,保卫了湖南省和中国西南的战略要地,对整个抗日战争的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长沙会战中,国军的英勇顽强和薛岳将军的卓越指挥艺术得到了广泛称赞。国军将士在长沙会战中展现出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也成为激励中国人民抗日救亡的力量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