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送红军:一段悲壮与希望交织的离别故事 (十送红军歌曲原唱)
十送红军:一段悲壮与希望交织的离别故事
《十送红军》是一首广为流传的红色经典歌曲,叙述了红军离开家乡,踏上征程的故事。这首歌饱含着离别的悲壮与对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感动了无数人。
歌曲的起源
1934年冬,红军主力被迫撤离根据地,踏上二万五千里长征。临行前,红军指战员与当地群众依依惜别。在福建省长汀县,有十位姑娘亲手绣制红旗,赠送给即将远征的红军战士。这十面红旗上绣着“红军胜利”、“打倒帝国主义”等字样。
红旗赠别后,姑娘们一路相送,一送托河,二送梅花山,三送金坑园,一直送到福建省安远县青石村。途中,姑娘们一边唱山歌,一边鼓舞红军战士。这段离别的情景,深深打动了红军指战员。
歌曲的创作
1935年,红军到达陕北后,李有源、郭兰英等一批革命文艺工作者根据红军指战员在长征途中听到的民歌,创作了《十送红军》歌曲。
歌曲的歌词简单质朴,曲调悲壮激越。它细腻地刻画了离别时的情景,表达了红军战士对家乡父老的深情眷恋和为革命献身的坚定决心。
歌曲的流传
《十送红军》创作后,迅速在红军队伍中传唱开来。它鼓舞了红军指战员的斗志,同时也感动了无数人民群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这首歌被广泛传唱,成为抗日救国、解放全中国的动力。
新中国成立后,《十送红军》依然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它被改编成多种艺术形式,如电影、戏剧、舞蹈等,在海内外广为流传。
歌曲中的深刻内涵
《十送红军》是一首充满悲壮与希望的歌曲。它反映了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所经历的艰辛与磨难,以及他们对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
这首歌告诉我们,革命的道路充满曲折和困难,但只要怀揣理想,坚持不懈,就能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取得最终的胜利。
《十送红军》不仅是一首传唱不衰的红色经典歌曲,更是一段饱含悲壮与希望的离别故事。它激励着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