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出处?)
出处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出自佛教经典《地藏菩萨本愿经》。该经卷记载了地藏菩萨的誓愿,发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原文
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见地藏形像,及闻此经,乃至读诵,香华锭果,供养赞叹。是善男女,临命终时,若业报成熟,随其本愿,西方安乐,及此娑婆,同生佛前,慈悲喜舍,生生世世,永不退转;或于来世,当得值遇,十方诸佛,必能究竟,成就无上正等菩提。乃至香灯明等,供养诸佛,菩萨及缘觉声闻之类。是诸众生,临命终时,亦与前同。复次,地藏菩萨,於过去无量劫中,已曾供养供养无量诸佛,久植德本,早已成佛,号曰:宝幢如来。今虽示现菩萨之形,久成佛道,故于十方国土,随类示现,随感而应,以大悲愿,度无量众。无量劫前,曾经发誓愿,称: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是故,今对阎罗天子,发此大愿。
含义
这句话体现了地藏菩萨的大慈大悲之心,以及悲愿救度地狱众生的决心。他愿意舍弃自己的佛果,入地狱度化众生,体现了佛教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精神。”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这句话也常被用来形容勇于担当、舍己救人的精神。在面对困难或险境时,这句话表达了不退缩、不逃避,勇于承担责任和奉献的决心。
现实意义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这句话在现实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勇于担当: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不要退缩或逃避,而是要勇于承担责任,为他人和社会做出贡献。无私奉献:舍己救人,助人为乐,是中华传统美德,也是佛教慈悲济世精神的体现。同理心:”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这句话体现了对他人苦难的同理心,鼓励我们感同身受,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利他主义:这句话倡导将自己的幸福建立在为他人谋福的基础之上,体现了利他主义的精神。无畏精神:面对险境和困难,这句话鼓励我们保持无畏的精神,不畏艰险,敢于担当。
相关典故
地藏菩萨救母据《地藏菩萨本愿经》记载,地藏菩萨在过去世曾是一位名叫目连尊者的出家僧人。他的母亲生前造下了许多恶业,死后堕入地狱。目连尊者神通广大,但他无法救自己的母亲出离地狱。后来,他遇到了大慈大悲的地藏王菩萨,得知必须先为母亲诵经、供养三宝,才能减轻她的罪业。目连尊者遵照地藏菩萨的教导,勤修佛法,终于感动了阎罗王,救出了自己的母亲。地藏菩萨地狱救度地藏菩萨在发下”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誓愿后,便常驻地狱,救度受苦的众生。他用慈悲的法水浇灌地狱众生的烈焰,用智慧的宝珠照亮地狱的黑暗。地藏菩萨地狱救度的形象,体现了佛教的大悲精神和救世情怀。
结语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这句话是地藏菩萨大慈大悲誓愿的体现,也是佛教精神的精华。它鼓励我们勇于担当、无私奉献、同理心、利他主义和无畏精神。这句话在现实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可以激励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为社会和他人做出更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