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超级快递提升你的物流效率,从豆瓣分享的成功经验看业务增长 (如何利用超级黏土做草莓)
引言
在当今这个信息化与数字化快速发展的时代,物流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尤其是在电商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及时、精准的物流服务成为了企业竞争力的核心之一。本文将从豆瓣分享的一些成功经验入手,探讨如何利用超级快递这一新兴服务来提升物流效率,从而推动业务的增长。
超级快递的定义与背景
超级快递,顾名思义,是一种超快速的物流配送服务,旨在缩短包裹从发出到交付的时间。这种服务一般由一些大型电商平台或新兴快递公司提供,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和优化的物流网络,实现了高效的配送。同时,超级快递的兴起也得益于消费者对快递时效性和服务体验的高要求。
豆瓣的成功经验分析
豆瓣作为一个综合性的文化社交平台,其在社区分享和用户互动方面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豆瓣用户活跃,通过用户产生的内容(UGC)形成了丰富的社区氛围。这种基于用户的模式可以有效提升用户粘性,从而促进业务的增长。在物流领域,可以借鉴豆瓣的这些成功实践,来优化超级快递的服务。
实现用户参与与反馈机制
豆瓣一直以来注重用户的参与与反馈,这种机制在提升用户满意度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超级快递服务提供者可以借鉴这一点,通过建立用户反馈机制,鼓励消费者分享他们的快递体验。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反馈,都能够为快递公司提供宝贵的数据,从而在服务和流程上进行改进。
数据分析与精准投放
豆瓣利用数据分析来识别用户需求和行为模式,从而进行精准的内容推送。对于超级快递来说,数据分析同样重要。通过对用户的购物习惯、物流需求的分析,快递公司可以优化其投放策略,选择合适的配送方式和路线,减少配送的时间和成本,提高整体的物流效率。
打造个性化服务
豆瓣针对用户的兴趣和偏好,提供个性化的推荐和服务,提升用户的体验。超级快递可以在这方面进行探索,比如根据用户过往的快递记录,提供定制化的服务选项,如特定的配送时间、运送方式等。这种个性化的服务不仅能够提高用户满意度,也有助于增强用户的忠诚度。
结合社区力量
豆瓣创造了一个用户社区,用户之间可以交流和分享,而这正是增强用户参与感和归属感的关键。超级快递可以通过建立社区平台,促使用户间分享他们的快递故事和经验。在这个过程中,快递公司不仅能够获取用户的意见和建议,还能够通过用户之间的传播,提升品牌的知名度与美誉度。
强化物流技术的应用
在豆瓣的成功中,技术的应用无疑是不可忽视的一环。对于超级快递来说,应用先进的物流技术,如大数据、人工智能以及物联网,可以进一步提升物流效率。例如,运用AI预测用户需求,利用大数据分析优化配送线路,这不仅能够提高配送效率,还能够降低运营成本。
案例分析:成功企业的启示
许多成功的电商企业,如京东、顺丰等,都采取了类似的方法来提升物流效率。它们通过建立用户反馈机制、运用数据分析、强化个性化服务,成功地提升了物流服务的质量与效率。这些案例为其他企业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
总结与展望
通过分析豆瓣的成功经验,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用户参与、数据分析、个性化服务和技术应用是提升物流效率的重要因素。超级快递在未来的发展中,应更加注重用户体验,通过技术手段与社区力量相结合,打造更为高效的物流服务体系,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快递需求。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市场的变化,超级快递将可能会在物流行业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为企业的业务增长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40岁才创业,加拿大籍华人斗赢全球四大快递,干出一个物流新巨头
创业邦(ID:ichuangyebang)原创作者丨赵晓晓编辑丨及轶嵘图源丨UniUni官网三次创业后,鲁俊伟把自己的人生角色总结为赵云到刘备的转变,从一个帮公司快速增长的人,到成为一个独立的创业者。
2019年,他在温哥华创办的UniUni,定位最后一公里派送,是他最成功的一个项目。
狂奔三年,UniUni在加拿大做到头部、美国市场快速增长、每年交付超过2000万个包裹,承包了Shein和Temu在加拿大的包裹派送,重要客户还有亚马逊、沃尔玛、Wish等。
UniUni 创始人 CEO 鲁俊伟鲁俊伟评价自己是一个比较有“狠劲”的人。
他是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学士,大学填志愿的时候没给自己留退路,第一志愿是上海交大计算机系,第二是清华、第三北大,破釜沉舟。
大学毕业后,他在爱立信、电讯盈科等企业做过技术研发,有微软解决方案开发专家和甲骨文数据库认证专家的认证。
2003年,鲁俊伟移民温哥华,至今已在此工作生活了20多年。
这20多年被分成三段,刚到加拿大,30岁不到,鲁俊伟先以数据库专家的身份,加入一个技术外包公司,成为初创团队的一员,但公司没做多久就关掉了。
之后10年,鲁俊伟白天全职搞开发,空余时间还兼职好几份工作,一年能挣到10多万加币(约51万人民币),这是他来温哥华之后给自己设定的第一个目标。
2017年,鲁俊伟第一次独立创业,做外卖平台,但竞争对手比他们先拿到融资,这个项目很快被放弃。
当时温哥华的房价处在一个最高点,鲁俊伟卖掉房子,把钱退还给了投资人。
快递业是一个投入大、管理重、先发优势明显的行业,UniUni作为后进入者能生存并壮大,源于对机会的把握,它先后踩中了电商在北美的高速发展、Shein和Temu在北美的崛起,才得以打破北美稳固的快递格局。
这是时代对于冒险者的奖励。
成立至今,UniUni已经完成了四轮融资,投资机构有Celtic House Venture Partners、蓝驰创投、元璟资本、清波基金、Hat Trick Ventures、纵腾集团、燕文物流、凯尔特亚洲创投、西图资本等。
在鲁俊伟的构想里,UniUni要成为北美的头部尾程派送商,“这个事情才算真正做成了。
”从赵云到刘备鲁俊伟原本的理想状态是大学毕业后,去国外找个大厂工作,熬个管理层,年薪争取拿到50万美金。
到了温哥华后,工作、生活和想象中的差距很大,上海交大的学历在加拿大毫无优势,一周打好多份工,可以填满时间,但满足不了斗志。
合伙公司创业失败后,碰上IP泡沫满天飞,疯狂得如同前两年的O2O,很多大厂的人都出来创业。
那段时间,创业失败的和找不到工作的人,放下身段,去不列颠哥伦比亚理工大学再造学历。
“我放不下身段啊,那个时候很心高气傲。
”鲁俊伟说。
鲁俊伟是个很能吃苦、很能拼和忍的人,之后10年的打工生活,白天继续写代码之外他兼职干过夜班烘焙、夜班油站收银员,送过外卖。
2013年左右,智能手机进入换代高峰期。
海外留学生创业潮一大波一大波的涌现,他们创立公司,开出高薪酬,招人开发APP、后台软件。
鲁俊伟通过自学找了一份手机APP开发的工作,业余时间自己开外包公司,专门给这些初创公司做软件开发。
“做着做着呢,我也被他们感染了。
”鲁俊伟说。
这些年轻的创业者,有毕业于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西蒙菲莎大学,但也有中小学文化程度,甚至连学历都没有。
“但人家就敢尝试。
”2017年鲁俊伟第一次自己创业,做一个外卖平台,为了省钱,一个人抗很多事儿,从做商业计划、开发软件,到管理、销售、送外卖,一天16个小时的工作时间,因为经常开车接电话,老吃罚单。
团队做到十几个人、营业额近100万加币的时候,公司发展慢了下来。
鲁俊伟说,累到极限,没时间思考、制定战略和融资,就干耗。
竞对拿到融资后,鲁俊伟决定停掉这个项目。
创办UniUni之前,鲁俊伟去进修了管理学和领导力,更懂得如何去经营一个公司。
有了前两次的创业经历,鲁俊伟周围聚集了一批跟他一样性格的团队成员,踏实、努力、肯拼、肯吃苦。
鲁俊伟有三个很重要的合伙人。
联合创始人Jason Wang从外卖公司开始,一直跟着鲁俊伟创业,话不多,埋头干活,不计较。
鲁俊伟说他是温暖的、陪伴者的角色。
UniUni创业初期,Jason在温哥华东南西北的跑,油钱比他的工资都多。
Jason是上海人,父亲创业做美孚石油的生意,拿下最早的代理权,资产很早就超千万人民币,按照计划,他是下一代接班人。
后来家庭遭遇变故,Jason去加拿大重新开始。
创办外卖公司时,Jason还以股东借款形式投入了近30万人民币。
注册UniUni时,律师说要先把这笔历史欠款结清,Jason直接抹除掉了这笔欠款。
UniUni联合创始人Jason Wang“很震惊,当时律师都跟我说,这个人不简单,这么一笔钱说不要就不要了。
”鲁俊伟说,后来有一个MBA的毕业生,让他做选择题,要么跟Jason,要么跟MBA毕业生一起创业,“我毫不犹豫的选了Jason。
”全球业务拓展负责人Benny早期与哥哥在国内创业做电商,最火的时候还上过央视。
创业失败后,他们欠下了一些钱,来加拿大生活、打工还债。
跟着初创公司前期很难赚到大钱,Benny中间提出过离开UniUni,鲁俊伟找他吃饭,说再坚持半年,公司融到资、赚到钱后可以先帮他把欠款还上,才把他留了下来。
鲁俊伟评价Benny,不太爱说话,但工作认真、责任心很强,公司给出的指标,他每次都能完成。
UniUni全球业务拓展负责人Benny“我们都是一样的人啊”,鲁俊伟说,并总结这就是他从赵云到刘备的转变,从一个人扛到集结一批优秀的人,去做一个更大规模的生意。
蓝驰创投是UniUni 的B轮融资中投资金额最大的一个机构,谈到对UniUni团队的印象,项目负责人付强说,很务实、接地气,有背景、有经历,一群逆境中成长起来的人,更容易把一件事做成、做大。
快递领域的“Uber”作为一家创业公司,它有个不错的名字,“UniUni”。
解读方式就多了,“有你有你”“unique unicorn”。
付强开玩笑说,Uni是一个独角兽,两个“Uni、Uni”就是一个平方公式——超级独角兽。
机会来自商流格局的变化对物流格局的颠覆。
近两年,北美电商、中国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这些都是科技、互联网属性很强的公司,要求极快的配送速度、信息化的物流跟踪、极致的物流服务。
美国的物流市场格局由4家公司主导,UPS、Fedex、DHL和USPS(美国邮政),几十年物流模式没有变:由线上零售商委托快递公司或邮政网络,将货物从仓库运送到客户的家门口。
消费者要么选择等待长达两周的配送,要么支付高昂的费用。
快递业是一个管理重、很烧钱的行业。
鲁俊伟观察过Uber、爱彼迎的共享经济模式,通过共享车子房子,对人与物进行需求匹配,他觉得这个想法很巧妙。
在很多领域都做过尝试后,鲁俊伟发现,“这种轻资产模式,用到物流领域,一干一个准。
”因此,鲁俊伟搭建了一支临时工车队,即“众包司机”,人和车都不受限制,人可以是宝妈、毕业生、超市兼职员工等,他们可以开车、骑自行车、骑摩托车去送快递。
UniUni的员工一小时能挣到40加币(约200元人民币),在温哥华算高薪了。
电商时代的物流公司一定要是个科技公司。
鲁俊伟有自己的技术研发团队,从仓库厂房、自动化设备、分拣技术、系统、算法、网点等,参考国内的物流模式,UniUni搭建了一套十分强大的三级分拣仓储网络体系。
互联网打法,国内的四通一达一顺已经玩得很熟了,“我们来个降维打击。
”快递订单多少与城市人口密集度和发达程度正相关。
尤其是众包模式,付强说,能否建立自己的物流网络,一个非常重要的点就在于有没有订单支持,这是一个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
UniUni从大温哥华起步,靠地推积累客户资源,从2019年4月起网到当年12月,UniUni实现日单量1000单,这个时间只用了八个月,成为温哥华单量增长最快的快递公司。
鲁俊伟抓质量,注重每一个环节的质量,因此UniUni还拿到了ISO9001的认证。
这个认证很重要,意味着UniUni能控制所有过程的质量,提高服务质量,与对手长期竞争。
在鲁俊伟看来,日单量突破1000单,代表UniUni已经具备留在牌桌上的能力,更强的作战能力是更多的日单量和更大的规模效应。
Shein和Temu两个大客户UniUni第一个大订单来自中国的一个跨境物流集团,中国90%的跨境品牌都是从这里走。
疫情爆发后,集团老总预测加拿大邮政会顶不住,计划跟每一个城市的区域配送公司建立后备合作,每一单给出的价格是4块左右,远低于当时的市场价十块,合作很难谈。
鲁俊伟对当时的物流行业认知是“创新者赢”。
他说:“大家都会做的事情一定不是胜负手,一些打破的东西才是。
”这个价格做下来暂时会亏钱,但密度大了,就很好赚钱。
合作谈下来后,鲁俊伟和团队的战略是先把空运港口城市拿下,这样别人就没机会插手。
半年时间,UniUni业务从温哥华扩展至蒙特利尔、埃德蒙顿、卡尔加里和大多伦多地区。
有了好成绩,这位跨境物流集团老总就把资源都给了UniUni,并和清关行组成一个铁三角,间接垄断了中国跨境品牌在加拿大最后一公里的物流。
合作让UniUni的资源和网络得到补充,名声和口碑传播的很快,后面几乎所有的商家都找上门来。
鲁俊伟说,加拿大邮政中间还来了一次罢工,等于给我们来个“助攻”。
2020年底,UniUni交付量实现10倍增长,每日配送包裹量突破个。
与Shein的合作也在这个阶段开始,但磨合了很久。
鲁俊伟说,那个时候技术和设施还不十分完善,Shein对服务时效和数字化要求很高,要看投递数据、投递时间和实时定位,UniUni团队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完善和提升,才达到Shein的标准,“相当于是定制化服务。
”到2021年7月,UniUni每日配送包裹量突破个,包裹来自亚马逊、沃尔玛、Shein、Wish等平台。
2022年9月,UniUni与加拿大航空公司、Pitney Bowes等合作,次日达首次投妥率高达98.7%,整体业务覆盖了加拿大9个省60%的人口。
2022年年底,Shein完全认可了UniUni的服务和实力,选择UniUni为在加拿大最主要的物流配送商。
Temu今年2月刚开通加拿大市场。
Temu的标准也很高,起初跟多家物流配送商试点合作,一个月后就决定使用UniUni的尾程派送服务。
Temu和Shein一个月的订单加起来超过100多万单。
鲁俊伟和团队很多时候都在线上购物,他们手机上有两个购物app,一个Temu,一个Shein,轮流买,鲁俊伟甚至还买成了这两家的VIP,隔几天就会下一单。
“也算质量监督员,检测一下我们的派送质量和速度。
”极兔背靠的是拼多多的支持,UniUni背靠的是中国的跨境商家,比如纵腾云途、燕文物流、乐天国际、阿里菜鸟等。
背靠这些资源,UniUni成功把加拿大电商交货周期从20天缩短到了7天,有城市甚至不到5天就可以送到。
“绝对算是一个顶级的速度。
”付强说,UniUni重新定义了加拿大电商尾程派送的物流格局。
这是Big thing早几年,很少有资本会注意到加拿大这个市场,本土企业很难拿到融资。
鲁俊伟找融资顾问咨询,被反问,种子轮你都搞不定,还做什么北美物流公司。
回来后,鲁俊伟找之前创业积累的VIP用户,一个个登门拜访,投资人也接触了不少,但都没有拿到钱。
这件事被传到了员工那里,主动要求入股,2万、5万、10万,凑了四五十万加币。
公司联合创始人,第二大个人股东Kevin Wang,从UniUni成立就一直投钱,甚至把买房的钱都投了进来,家人劝说骗子公司很多,他和太太就顶住压力自己投,到现在为止已经投进去五六十万加币。
UniUni联合创始人Kevin Wang蓝驰团队第一次接触到UniUni是在2022年10月,当时中国疫情尚未结束,无法飞北美对项目现场考察、与团队当面交流。
“很难做出完美的判断,想的是先少投一点。
”付强说。
投资人跟创始人交流时,都会问一些很惯常的问题,比如市场空间、竞争优势等。
前后尽调有一个月,付强最深刻的印象是创始人的性格——沉稳、乐观、善于分享、战略洞察力强。
“他能放得下权利,给员工成长空间。
”内部讨论了两个月后,蓝驰团队决定以本轮最大的金额投资UniUni。
最早跟鲁俊伟合作的跨境老总,把在中国排名前几的跨境电商物流公司都介绍给了UniUni,纵腾物流、燕文物流、阿里菜鸟等等,先后都参与了UniUni的投资。
“本轮一开始说融900万美金,最后融了2100万美金还打不住。
”B轮的领投者是凯尔特创投(Celtic House Venture Partners),加拿大本土的一家投资机构。
老外合伙人看完路演后还没上飞机就拍板要投资。
他跟鲁俊伟说,他在本土疫情期间看过60多家物流公司,但没投过谁,在看了UniUni路演后,脑子里曾经存在的疑问都解开了。
美国本土四大物流公司,再加上亚马逊,都在探索最后一公里的新业务,但做大的机会很小。
付强分析说,大公司有大的历史包袱,一个新模式就意味着更大的成本、阻力和更多人的利益。
UniUni的竞争优势在于,诞生于电商时代,很强互联网基因,众包轻资产模式扩张速度更快。
鲁俊伟说,UniUni保持中立,不为谁站台,也不做谁的特定,“只要有最后一公里的需求,我们就做。
”UniUni在北美最大的竞争对手是Uber和亚马逊,但前者更聚焦即时物流,价格高。
亚马逊的物流系统比较封闭且跟其他电商存在直接竞争关系,而北美市场有大量非亚马逊订单的配送需求。
投资人最关注的是妥投率和配送时间。
付强做了尽调,这两个指标比大竞对还高出10个百分点,“这是big thing。
”成为一个“Unicorn”在加拿大织好一张完整的快递网络之后,UniUni开始进军美国市场。
今年4月,UniUni全职员工超过300名,注册司机超过6000名,加拿大市场已经超过9万日单,开始着眼于美国市场的扩张。
目前已扩展至加利福尼亚州的洛杉矶,美国地区每日配送包裹量突破个。
美国也是Shein和Temu的主战场,鲁俊伟说,团队和资源还在积累和打磨,先和一些本土商家合作磨合一下美国市场体系,网络足够成熟后,再大范围的跟Shein、Temu等品牌合作。
更远的计划是,UniUni在高密度区做熟后,再向低密度地区延伸。
这是作为一个物流企业,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付强说,可以跟第三方合作,来确保一个比较好的利润水平。
创业者是一群天生乐观的人,这种乐观让他们倾向于冒险,并享受这个过程。
UniUni刚成立就遇到了疫情,资金链断裂,发不出工资,团队硬抗了6个月。
多伦多、蒙特利尔两地的外包公司并购转为直营时,几万单的交接,不能出任何问题,难度很大。
鲁俊伟看过《奇迹·笨小孩》,他说创业过程就跟电影里演的一样,九九八十一难,少一难都不行。
今年年底之前,鲁俊伟打算再筹集几笔资金强化美国网络的发展。
他补充说,北美本地电商单量发展的速度,甚至超过公司初期发展最快的阶段,2023年收入能超1亿美金。
UniUni目标是,2025年前达到10亿美元的独角兽地位,真正成为一个“Unicorn。
”
快递统仓共配怎么做?
首先你得能整合一个区域内的所有快递公司和末端网点,其次你得有共配系统去支撑这个共配模式。
快宝共配系统目前支持四通一达、天天等多家快递品牌共配扫描,系统自动识别快递品牌,自动上传同步到、派、签收,可自由配置。
对于统仓共配的网点而言,分拣时无需再区分快递品牌,无需再去单独人工分拣,大大节省扫描操作和人工成本。
快宝驿站作为桐庐系(申通、中通战略投资)快递末端的第三方平台,致力于面向社区、商圈、校园等生活场景,为用户提供包裹代收、私有定制化代寄、便民等服务,并为快递末端运作提高效率,快速解决快递代收点效率低、纠纷多、盈利少三大问题,为快递末端打造一个优质闭环的新生态,也成为了全国28万网点的选择。
听邢凯老师的《如何用超级产品打爆传统行业》,领悟颠覆式创新
对很多身处传统行业的人来说,天天都仿佛置身于寒冬之中。
如果你也身处传统行业,也遇到了瓶颈,会怎么办呢? 在3月19日结束的“增长思维华南行佛山站”,邢凯老师分享的《如何用超级产品打爆传统行业》,应该可以给你极大的启示。
他的分享主要分为以下三部分: 一、传统行业有三特征 1、大:存量市场巨大 2、旧:极其陈旧,几乎没什么新的变化 3、慢:升级慢 “旧”和“慢”这两点,足以拖垮绝大部分传统行业的企业。
二、包装行业的四个特征 邢凯老师作为一撕得的创始人,他所在的包装行业,就是传统到不能再传统的一个行业。
包装行业除了拥有其它传统行业共有的三个特点以外,还有专属于自己行业的以下四个特点: 1、蚂蚁市场 包装行业拥有2万亿的体量,却有足足30万家相关的制造公司。
行业top10的公司,加在一起的市场份额还不到1%,可见这是一个高度分散的蚂蚁市场。
2、产能冗余 据不完全统计,包装行业的产能冗余度超过50%,超过半数的机器、设备、以及员工的能力都没能充分利用起来。
3、潜规则盛行 在包装产业,潜规则跟吃饭一样平常。
大量不正常的交易规则,都会被默认是正常的。
4、环保压力大 在很多人的潜意识里,包装材料是造成环境污染的元凶之一。
目前我们国家正面临巨大的环保压力,因此对包装行业的要求越来越严。
一、超级产品概念 在邢凯老师看来,世上的产品不过以下三种称呼: 1、产品 “产品”,拥有功能或功能价值的物品,能与世界因为价值而产生交换。
2、爆品 “爆品”,符合当下流行趋势或消费者阶段性需求的物品。
在互联网时代,爆品解决了企业的流量问题,给企业制造了很多前所未有的机会。
3、超级产品 “超级产品”除了和功能以及流量有关,更重要的是它在历史上一度刷新了大众的认知。
比如像iPhone、特斯拉就是大家广为熟知的超级产品。
二、 拉链纸箱创新 身处竞争激烈的包装行业,一撕得是如何杀出重围的呢? 邢凯老师和他的团队重新定义了一个全新的品类——拉链纸箱,这帮助他们占据了一个全新的市场。
那拉链纸箱是怎么产生的呢? 这源于邢凯老师在做互联网产品研究时,曾大量购买包裹,他每天要拆开几十甚至上百个包装得严严实实的包裹,这个过程十分痛苦。
遇上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办呢? 你可能会想到找一把更好的剪刀,但邢凯老师考虑的却是如何不再使用剪刀,也能轻松打开纸箱。
因为他有了这个想法并付诸了行动,于是有了后来的拉链纸箱。
这种拉链纸箱推出后,受到了阿里巴巴、小米和唯品会等企业的大力热捧。
由此可见,与其更好,不如不同。
因为不同,所以出众。
三、拉链纸箱总结:颠覆式创新方法论之“新市场颠覆” 1、创新法则:新市场颠覆 颠覆式创新,有一重要法则叫“新市场颠覆”。
邢凯老师他们是如何进行新市场颠覆的呢? (1)新品类创新 在功能手机时代,智能手机就是新品类;在汽油汽车时代,电动车就是新品类;在传统纸箱时代,拉链纸箱就是新品类。
在中国,你会听说很多的消费品牌,但没几个人知道有哪些大的包装公司。
一撕得在这种前提下,努力成为国人关于包装这个品类的认知NO.1,从而赢得建立品牌的机会。
(2)以人为中心的产品思考 一言以蔽之,具有用户思维的产品,才有未来。
(3)核心技术研发的持续投入 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很多企业不舍得投钱在研发,导致产品越来越low,越来越out,不被市场淘汰才怪。
邢凯老师的团队不惜花上千万在研发上,这使他们的技术远远甩开同行,占据了拉链纸箱市场上近90%的市场份额。
2、理论本质:第二曲线 一撕得的成功,归根到底是第二曲线的胜利。
身处传统行业的人,很容易陷入认知边界,只看到传统的市场,而放弃了那些正在产生的新市场。
而一撕得认为包装不再仅仅局限在提供包裹的功能,用户渴望极佳体验的一个全新包装市场正在应运而生。
这就是邢凯老师和他的团队成员看到的第二条增长曲线。
他们不在第一曲线和传统企业争得头破血流,而是通过颠覆式创新和连续性创新,成为新市场的第一名。
3、实现路径:传统商业要素的重新组合 很多人以为颠覆式创新,就是把过往的东西全部推翻。
事实并非如此,有时你只需将传统的商业要素重新组合即可。
比如早期的拉链纸箱只不过是传统纸箱+双面胶+撕拉条,这三个简单的要素重组后,就形成了一个新的品类和市场。
四、Nbag环保塑料袋创新 1、从失败中诞生的Nbag 一撕得生产的第二个产品是塑料袋。
2016年他们和国内一大型电子商务公司合作,创造了一个叫做全降解袋的产品。
没想到2017年全年卖出的数量还不到100万个,收入不到50万元,都不够一次打样的投入。
2、总结失败原因 这次失败,并没有打垮一撕得,而使邢凯老师他们总结出了下面三个失败原因: (1)很多大公司不懂产品 作为专业的包装公司,一撕得要坚信自己的专业,而不应该作为大公司的附庸而存在,这一次的失败,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受到了太多外来因素的影响。
(2)全降解袋的价格是传统塑料袋的3倍,大众市场并不接受这个价格。
(3)全降解袋在欧洲有市场,是因为欧洲有完整的堆肥条件。
但是,国内的废品处理只有3%是用堆肥处理的。
在没有堆肥条件的情况下,它和传统塑料一样的,依然不可降解。
所以它当时在国内没有太明显的优势,加上价格又贵,失败是必然的。
3、重新研究产品,做关键假设 经历了这次失败,邢凯老师带领团队成员深入研究了国内市场的塑料袋,发现它们应该是由以下四样东西组成: 然后我们开始去研究这个时代的产品,我们发现国内市场上塑料袋是由以下几样东西构成的。
(1)黑袋:你收快递时,常看到的那种由废旧塑料,或多次回收料加工出来的塑料袋。
它是价格最便宜的塑料袋,但是对人体有害。
(2)PE袋:市场上广泛存在的塑料袋,不可降解,进入土地200年都不会发生变化。
(3)全降解袋:进入土地之后,在堆肥条件下可以全降解,变成二氧化碳和水。
(4)Nbag:邢凯老师认为,这是史上性价比最高的环保产品。
这款产品由一撕得开发,通过加入超过30%以上的淀粉,既可以起到环保的效果,同时价格还可以比传统塑料便宜30%以上。
由此可见,Nbag来源于一个失败,但却蕴含了一个更大的成功。
五、Nbag总结:颠覆式创新方法论之“第一性原理” 【第一性原理】回溯事物的本质,重新思考怎么做 邢凯老师和他的团队成员,用第一性原理找到了塑料袋最重要的产品本质,并重构了产品本质。
当所有人都只思考塑料袋就应该100%由塑料构成的时候,他们开始思考用面,用淀粉去做塑料袋。
由此可见,唯有变才是永恒不变的第一性原理。
六、颠覆式创新方法论之“自我变革” 邢凯老师认为,虽然目前一撕得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危机从未走远。
他们最常想到的一句话是:《三体》里的“我毁灭你,与你无关。
” 很多传统产业崩盘得很快,并不是因为这个传统产业出了问题,而是因为跨界打劫者成为了当下的主流。
比如以下三个案例: 1、滴滴 VS 交通广播电台 交通广播电台这个产业,在过去几年出现了断崖式的下滑。
因为司机现在不听它们,改听滴滴的订单声讯了。
2、方便面VS外卖 曾几何时,方便面是懒人最爱。
但是,随着以美团为代表的外卖市场的兴起,方便面成了很多人遗弃的选择。
因为外卖比方便面更有营养,而且不需要煮或打热水。
3、黑车VS共享单车 以前,在国内的大城市黑车的生意好得很。
如今随着共享单车的崛起,黑车一夜回到解放前。
七、Nbox智能纸箱创新 正如上面的三个案例所体现的,打败你的,很有可能不是同行的竞争者,而是跨界打劫者。
坚信“他死灭亡,自杀重生”的一撕得,早觉悟到了这一点,推出了第三个颠覆式创新的产品。
而这个叫“Nbox智能纸箱”的产品,就是用来杀死拉链纸箱的。
这款全新的纸箱,实现了两个重要的颠覆式创新: (1)成本下降了一个量级,使用单次纸箱的成本,从几块钱变成几毛钱。
(2)原来不拥有智能认知的纸箱拥有了智能认知。
你看到这个产品的第一反应将会是,拿起手机,一键打开。
八、如何实现连续创新? 在邢凯老师看来,创新是一家公司的本能,他认为连续创新来源于以下三个原则: 1、倾听用户需求 有一点是必须铭记的,那就是用户永远没有办法正确描述自己的需求。
你去问用户想要一辆更快的马车吗? 用户可能会巴拉巴拉说一堆,但惟独不会告诉你汽车比马车更好。
你要深入挖掘用户的真实需求,在这一点上乔布斯就做得特别好,所以他们苹果公司做出来的iphone就深得人心。
2、产品主义 用匠人精神做精品。
凡你所出,必属精品,是对自己和用户最好的交代。
3、精益创业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小批量生产,然后快速推向市场,迎接市场的需求考验。
如果出了问题,可以第一时间修正。
创业是一门科学,不是一场赌博。
创业成功的人,往往赢在高概率,像赌博那样一下子ALL IN的人,创业九死一生。
一、为什么不能只做产品公司? 很多人以为仅仅拥有产品就足够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在中国的传统行业,有以下两个特别重要的因素,会抑制产品公司的成功。
1、产品公司拥有40%的天花板 像国内的智能手机市场,第一名的份额是20%多,偶尔能达到30%,但是几乎没人能超过40%。
40%几乎是产品公司的天花板,然而这个份额在传统产业是不够的。
2、传统产业升级慢 传统产业的升级,不仅仅来自于一次产品的变化,它还需要整个产业链的升级配套,从材料一直到生产制造技术,甚至是物流技术的相关配套,所以需要的时间长,升级进度必然慢。
二、做平台:跨越产品公司局限 传统产业升级慢,但拥有的存量市场巨大。
像滴滴本身也处在传统的出租车行业,但是他们通过建立起了巨大的平台公司,占据了近70%的市场份额。
从滴滴的成功例子,你会发现传统行业做平台,是更明智的选择。
三、一撕得为什么做平台? 一撕得在2017年开始发展自己的平台,源于以下四点: 1、行业没有领先的平台公司 2、中小客户服务市场空白 3、产品型平台获客成本低 4、平台用户粘性高,交易高频 四、2B平台的三个阶段 邢凯老师和他的团队成员去研究2B平台时,发现它经历了完整的三个阶段。
1、信息平台 2、撮合平台 3、Xaas:一切皆服务 对一撕得来说,成立自己的平台,实现“一切皆服务”,就是他们追求的目标了。
目前一撕得的云平台,已经满足了中小企业超过100万+数量的包装需求,未来这个数字会更可观。
在这背后,是“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长线思维。
由此可见,产品+平台的策略,是更多传统行业的明智选择。
通过邢凯老师的分享,我们才发现原来传统行业也是有机会赢来第二春的。
如果你在领悟他的方法并加以运用,打造出专属于你的超级产品,就算是身在传统行业,也一定会大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