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分析《海上钢琴师》的影评:音乐与孤独交织的心灵之旅 (深入分析原因,找出问题根源并有效破解)
引言
影片《海上钢琴师》(1998)由意大利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执导,根据亚历山德罗·巴里科的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一个超越时间与空间的音乐故事。影片的主角1900是一位在豪华客轮上出生并长大的钢琴师,他的生命几乎完全与海洋相伴,直至最后选择了一种极端的孤独。电影通过音乐的旋律与角色之间的关系,深入探讨了孤独、自由与自我认知等主题。以下将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解析音乐与孤独交织的心灵之旅及其在观众内心所引发的共鸣。
音乐的灵魂:情感的载体
在《海上钢琴师》中,音乐并不仅仅是背景音,而是推动情节发展的核心元素。1900的钢琴演奏成为他表达内心感受的唯一方式。在影片中,多次展现他即兴演奏的场景,随着音符的升降,观众不仅能感受到他对音乐的热爱,更能体验到他内心深处的挣扎与孤独。音乐成为1900与外界交流的桥梁,使他即使身处于拥挤的船上,依然感到无比孤独。
电影中的经典曲目如《幸福的时光》不仅富有感染力,还蕴含了深刻的情感。音乐赋予了角色生命,使观众能够深入理解1900的内心世界。正因如此,电影对于音乐的运用不仅塑造了氛围,还为角色的情感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层次。
孤独的选择:自由与束缚
1900的孤独并非简单的被动状态,而是一种对自由的选择。他在船上过着宁静而独特的生活,尽管外界繁华喧嚣,但他选择拒绝下船,拒绝与外界接触。这一选择既是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也是内心深处对责任与归属的逃避。在他看来,浮动于海面的一生,似乎更能够保持心灵的纯粹与自由。
正是这种选择使他在追求自由的同时,也不断陷入孤独的漩涡。影片中1900与其他角色,包括好友麦克斯之间的关系,彰显了他在孤独与人际关系中的挣扎。虽然他在音乐的触动下与人产生了短暂的共鸣,但每一次的离别又将他推回孤独的深渊。通过这种反复的循环,影片深刻展现了自由与孤独之间的矛盾关系。
人与海:存在的哲学思考
海洋在影片中不仅是背景,它象征着存在的哲学思考。1900的生命与海洋密不可分,海洋宽广而深邃,既是他避风的港湾,也是无尽的孤独源泉。他对海洋的热爱,不仅是对自然的敬畏,更是对人生意义的探索。影片不断通过1900与海洋的对话,展现了人类在浩瀚宇宙中的渺小与孤独。
随着故事的推进,1900面临着一项艰巨的选择:是勇敢地迈出人生的新一步,还是继续在熟悉的孤独中徘徊。他在海上的人生象征着一种无解的存在,最终在面临与外部世界的接触时选择了留在自我构建的世界中。在这一过程中,观众被引导去思考:人究竟是为了寻找归属而努力,还是为了追求内心的满足而孤独?
结尾:人性的共鸣与反思
《海上钢琴师》不仅仅是一部关于音乐的电影,更是一部关于人性、孤独与自由的深刻反思。影片通过1900的故事,探讨了人类在面对外部世界时的选择与困扰,让观众产生了深刻的共鸣。影片结尾,1900选择永远停留在海上,他的身影与海洋融为一体,留下了无尽的遐想与思考。
在现代社会,许多人同样面临孤独与选择的困境,这让《海上钢琴师》的主题更加贴近当下。通过对音乐、孤独和存在的探讨,影片不仅让人们欣赏到音乐之美,更促使我们思考生命的意义与价值。音乐与孤独的交织,成为了人们心灵深处的一次旅程,唤起了我们对自我与世界的反思。
总结
《海上钢琴师》通过其独特的叙述方式与深刻的主题,成功地将观众引入一个关于音乐、孤独与选择的美妙世界。无论是1900的音乐才华,还是他与海洋的深刻关系,影片都让人们在感动之余,思考自我存在的意义。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能够引起人们思考与共鸣的作品,显得尤为珍贵。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作文7篇
《海上钢琴师》讲述了一个钢琴天才传奇的一生。
1900年,Virginian号豪华邮轮上,一个孤儿被遗弃在头等舱,由船上的水手抚养长大,取名1900。
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七篇《海上钢琴师》观后感作文,希望大家喜欢!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6篇500字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心得范文
电影海上钢琴师专业影评5篇
《海上钢琴师》电影影评及观后感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绝响的钢琴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作文1
有些电影是你看过之后心中涌现万千却无从下笔,是你思绪纷飞却不知从何整理的。
《海上钢琴师》就是这样一部令人欲罢不能却欲言又止的电影。
也许多年之后,人们会忘记那场惊艳的钢琴决斗,会忘记他心爱的女孩就住在莫特街27号,会忘记……但在维吉尼亚号残骸中他与麦克斯最后的对白,眼神中所流露出的孤独、决绝而温柔,始终会出没在心底,带来生息。
这个故事的开头到结尾,始终是以倒叙的手法由迈克斯陈述而来的。
所以,有人说,迈克斯和1900其实就是“一个人”,因为除了迈克斯,没有人能作证,我们并不知道1900的故事是否真的存在。
所以,1900代表的是某种境界,是和外界纷扰不一样的存在状态。
对于这样的结尾,我一开始感到的是惋惜和同情:为什么不能试着上岸迎接新的人生呢?为什么不能在喧嚣繁闹的世界中找到另外的一面美好呢?为什么非要以死来结束自己的生命捍卫一生的梦想呢?
对于这部电影,有很多不同的角度和主题。
当然,如果一部电影只能从单一的角度去分析,就不算一部经典之作。
从追求梦想的角度来看,当时的人们都朝着美国梦不断努力,世界充满了欲望、利益和关系的纷争,甚至很多人拼搏多年依然没有获得想要的成功,最终走向穷途末路。
迈克斯为了生计可以把陪伴多年的小号卖掉,为了生存他放弃了自己的梦想;而1900一生都留在了船上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为了梦想他可以放弃一切,甚至于面对死亡,他依然无所畏惧。
不完美才是生命的常态,如果结尾没有这么悲剧性的一幕,这部影片就没有了升华的价值,在我看来,它反映了很多现实世界与理想主义的东西。
如果1900走出了大船,拥有了和平常人一样的家庭和财富,也许他就无法弹奏出在大船上那种纯净、自然的音乐了。
所以,这部电影在一定程度上也歌颂了一种远离世俗喧嚣的纯洁梦想。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作文2
电影是我休闲时光不可缺少的伙伴,一部好的电影不仅可以陪伴你打发时间,更能给你以启迪。
曾经朋友给我推荐了《海上钢琴师》这部电影,但因无暇一直未看,昨天晚上终于有空闲,坐下来好好欣赏了这部电影。
影片全部内容是在一艘弗吉尼亚号的海船上一一展开的,主人公是一个非常特别的角色,婴儿的他被船上的铲煤工在高等舱的餐厅里发现,被取了个长长的名字,因为当时是新世纪的第一天,所以“1900”就被铲煤工顺理成章地加在了他的名字里,于是人们就叫他1900。
从此后,他留在弗吉尼亚号,一辈子都没有离开过。
不是他不愿意去追寻梦想,而是这艘轮船是他人生的起锚地,是他生命的载体,也是他的安全港,所以他一次又一次地舍弃所有登陆的机缘。
在他八岁时,船上的人们无意间听到一段奇妙的音乐,那就是1900弹奏出来的。
他的曲子从来没有章法,就如他的内心世界一样,根本不存在什么规则、标准之类的东西,但是他有惊人的音乐天赋,那是一种超忽常规的能量,以超强的观察力去审视这个世界,用自己的内心去感悟人生百态,可惜的是他最终无法脱离自我圈定的人生枷锁。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海上钢琴师就是我们身边那些生存在自我空间里的人们的缩影。
他们熟识于一如既往的生活圈,热衷于弹奏属于自己的音乐,一旦环境有变,就会感到无所适从,与周遭的一切格格不入,他们需要时间、精力来重新适应,或者无法适应。
他们在自我封闭中要么颓废无功,要么创造奇迹,用自己的方式来排遣内心的孤寂落寞,展现心灵深处一直向往的世界。
试想,如果1900放弃所谓的坚持,那他的人生是否会是另外一番景象呢?当然,一个真正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人,一定会选择与命运抗争,走向更广阔的天地,而不是选择逃避,放弃生命,走向绝望。
人生的旅途很短,短暂到有如那一段段跳跃的音符,转瞬即逝,我们只有敞开心扉,包容一切,去努力适应一切,才能演绎出精彩乐章。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作文3
“陆上的人喜欢寻根问底,虚度了大好光阴。
冬天忧虑夏天的姗姗来迟,夏天则担心冬天的将至,所以他们不停四处游走,追求一个遥不可及、四季如夏的地方—我并不羡慕。
”
一个人,一艘船,一架钢琴,一辈子的光阴,一段传奇的故事。
“只要你还有个好故事,你就永远不会完蛋!”。
目前为止我在海上体验的时间很短,我总是在期盼着,最好能登上一艘游轮,在大海上航行几天,不在乎目的地,只希望可以体验在海上的感觉。
一艘船孤独的航行,陌生的人群,陌生的环境,如果没有阳光和星空,四周几乎没有分别,可以学着放松,让晃动的船体带我回到婴儿时代,感受对周围的未知,对目的地的迷茫,以及每天的无所事事。
也许最初几天我会到处溜达,保持亢奋和好奇的劲头儿。
然而也许十天,也许二十天,当这种新鲜的感觉一天天消散,厌倦、疲惫、无聊、焦虑、愤怒、恐惧… … 随之而来!
1900的人生很悲催,但也很幸运!悲催是站在世人的角度,不知道自己的身世,必须和孤独长时间相处。
幸运的是在我看来,他有充足的时间、空间和自己交流,船上来往的旅人,正好给了他多元化的感官体验,生活在熟悉的船上,安全的底色给了他无惧生命的力量。
而他对人、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思考,也为他的演奏注入了灵魂。
技巧可以被模仿和学习,但思想是自私的,是独有的,是任谁也无法夺走的!人类的伟大就在于我们开启了自主意识模式,并擅长用意识创造和体验生命。
我们工作、生活、旅行、学习等等行为模式的意义是为了打开我们的意识框架:借由看到的去思考更多看不到的;借由体验到的去创造更多可以体验的。
1900不用下船,所以他从不期盼那个目的地的到来,开船的瞬间,他为同行的旅人开启一场音乐盛宴,驱散陆地带上船的雾霭。
没有分别心,却更愿意在有梦想的人群中抒发自己的梦想,没有评判心,更纯粹的倾听和接受不同的信念,通过思考把感受融入灵魂,融入梦想。
三十年,生活在船上,身体可以说被禁锢在船上,可并不影响他的心灵在宇宙间翱翔。完整的人生包含了生和死,而他的完整更是完美到没有瑕疵,生于船上,死于船上,短短人生所有传奇也都在船上创造,而他的音乐,却拥有法式爱情的浪漫,英式深沉的诉说,美式激荡的呐喊… …
他用意识走遍了千山万水,他用心去感受周围的一切,名利对于他的音乐执著,对于他的创造守护,卑微而肤浅。生命的意义!深奥的话题,却有着无数简单的回答,可谁也说不清哪个更为贴切… … 我愿意用一生去享受探索生命意义的过程,也许这也是生命的意义所在!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作文4
初看完影片之后,唯一的感受是孤独,透彻心扉的孤独。
他来到这个世界还未来得及张开眼看父母一眼就被遗弃于邮轮之上,幸运的是被豪放的锅炉工丹尼收养,并给他起了个长而古怪的名字——丹尼·伯特曼·T·D·林蒙·1900。
于是,1900在这艘邮轮的传奇故事缓缓拉开了序幕,他渐渐开始融入这个世界,一种叫音乐的东西触动了他的心弦。
然而奈何造化弄人,几年内再度成为孤儿的他终于获得了他一生不会抛弃,也不会抛弃于他的钢琴。
此后,他伴随着邮轮在世界游历却从未下过维吉尼亚号半步。
期间面对着名利的诱惑,外界的挑衅,哪怕一段从未结束,也从未开始的的爱情也只是让他心潮更澎湃了些,挣扎更剧烈了些,他还是选择了大海,还是选择了那台伴其一生的钢琴。
在一声巨响中,他消失了,永远地消失在海上,永远地消失在每一个观影者的眼泪中。
也许有人会讲,这是一种消极的人生,这是一种懦弱的态度,这是一种逃避的借口。
但我们清晰的看到他随着钢琴在海浪起伏摇摆的船舱内肆意滑行,听着他为心爱的姑娘弹奏出海上钢琴师的内心独白,用“fuck the regulation”轻轻地回答了船长的指责……这些画面无一不告诉我们,他不是一个没有自我的人。
他生活于他自己构建的灵性殿堂,那个殿堂无人可攀。
他不属于任何一种生活,他被上帝隐秘的藏起,被海洋保管,被一个多情的导演,用戏剧把他的所有一一遮盖……
暗自思忖,其实我们才是孤独的大多数吧。
1900是孤独的,所以他选择一辈子不上岸,藏在那座海上浮城中,躲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里孤独的活着,然后死去。
而我们呢?这个世界再繁华再喧闹我们都仿佛一个座离岛,我们没有一座属于自己的城让我们逃避所不喜欢的一切。
我们所栖居的城市越来越鄙弃孤独,它让你觉得孤独是可耻的,它要让你融入外面喧嚣的海洋恋爱的洪流,它要你和别人一样,上岸,走同一条路,一条望不到尽头的路。
渐渐地,生活,让我们疏远了亲情;功利,让我们世俗了友情;欲望,让我们背叛了爱情,我们丢了个性却换来了共鸣。
可扪心自问,这一切的情感的告别换来的真的是我们曾经梦想过的真正的幸福么?
后来渐渐明白了为何1900终其一生也不愿走下弗吉尼亚号半步,因为我们的陆地就是他的海洋,无人愿意一生漂泊。
我们这些“陆地”上的人,学习,工作,为人父母,然后老去,听来仿佛一切都已明了,人生却还是那样漫长。
然而在闭上眼的那一瞬还是会含笑着想起,自己曾和挚友在毕业之际把酒言欢;会含笑着想起,自己曾拥有良人在侧,许下一屋两人三餐四季的誓言;会含笑着想起更久远的从前,父母望着刚来到世间的你满脸尽是疼爱……会想起那些曾无数次温暖过你的点点滴滴,然后默默告诉自己 ,这是很长、很好的一生。
正因为我们一直生活在“陆地”上,清楚地看见它的混乱与残酷,却因为某一瞬间体验到的那些温情,那些无以伦比的美好,而心甘情愿地忍受着它所给予的伤害。
或许,我们从来都不是天才,但是我们至少能做到勤恳、踏实。
我们从坚硬和纯白开始,学会圆滑,学会世故。
但内心深处,终究会一直记得,这一生所做的种.种妥协,不过是为了在这个花花世界,在这架上帝给予的巨大钢琴上,演绎出属于自己的那一篇华美乐章。
这是一场不是悲剧的悲剧,世间的繁华与喧闹,我们永远无法做1900,但1900的故事是一场让人沉迷的孤独,是那般的醉人,就像一杯美酒,越品越醇。
我们都不愿面对孤独,我们很难为一件事献上自己的一生,我们索取的只是“琴键”,而不是“音乐”。
其实,每个人的本质都是孤独。
但,1900是直面孤独的,超越孤独的。
如果一个人一生只钟爱一件事,一个人,只过自己想过的生活,真的是很酷的事情,孤独又有什么好在意的!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作文5
本片讲述了一个钢琴天才传奇的一生。
1900年,Virginian号豪华邮轮上,一个孤儿被遗弃在头等舱,由船上的水手抚养长大,取名1900。
1900慢慢长大,显示出了无师自通的非凡钢琴天赋,在船上的乐队表演钢琴,每个听过他演奏的人,都被深深打动。
爵士 乐鼻祖杰尼听说了1900的高超技艺,专门上船和他比赛,最后自叹弗如,黯然离去。
可惜,这一切的事情都发生在海上,1900从来不愿踏上陆地,直到有一天,他爱上了一个女孩,情愫在琴键上流淌。
他会不会为了爱情,踏上陆地开始新的生活,用他的琴声惊艳世界?但这一切却在1900看到城市后都变成了幻想,他又回到船上,直到工程队用600吨炸药将巨轮炸毁,他也没上大陆一步。
影片中有几个镜头让我十分影响深刻。
第一个镜头,当1900从甲板上缓缓走下舷梯时,画面选择了一种处理方式——当1900一步一步的捱下舷梯时,镜头以同样的缓慢和凝重由远及近,最后渐渐定格,转而我们看到的是从舷梯后方的角度拍摄的1900沉重的脚步,以及透过舷梯的缝隙和1900双脚展示给观者的纷繁而凌乱的城市。
而后,我们从1900的眼眶中看到了一个别样的城市——张牙舞爪的炫耀和叫嚣着自己的浮躁,扬扬自得的伸展着栉比的高楼和烟囱。
很特别的表现手法,当影片行进到最后,Max问及1900为何不愿意离开Virginian的那一瞬间,我们就不难理解1900的答案了——琴键太大,音乐无从而生;城市太大,我们无从而生……
第二个镜头:当1900与Max分离时,二人拥抱时,这里用了一个十分经典的仰拍镜头,在这一刻,我看到了三层意思,第一层,人格的高大。
1900的人格在这一刻无疑是高大的,他拥有一个对音乐十分虔诚的灵魂,他不想下船的原因几乎全部都是从自己的音乐里悟出的,所以说,用一个仰拍来突出一个虔诚的灵魂;第二层是Max,他对1900的成全与尊重。
自己的朋友选择了死亡,他并没有选择强行带走,而是尊重与理解,这是,仰拍镜头将这种高尚的做法表现出来;第三层,是两个人的友谊。
Max一直相信1900一直在船上,所以不管多少人的阻拦也执意上船,说明二人的友谊已经是另一种高度,并且,Max作为1900口中的少数人,说明,Max少有能懂1900的人,所以说,用一个仰拍镜头,将二人的友谊体现的十分高大。
最后一个镜头,在Virginian被炸毁的前一刻,忽然一双手,干枯的手,轻轻的摆放在观者眼前,然后这双手开始在空气中弹奏,背景音乐是那首美妙的乐曲——1900为了心爱的女孩所即兴演奏出的爱语。
钢琴的声音,尤其是这样以单音为主的简单旋律,总是显得特别的干净和轻灵,仿佛是1900那颗安定的心一般,平缓的旋律倾泻着柔情,不仅是对那个曾经出现在1900生命里的姑娘的柔情,更是1900膜拜着钢琴、膜拜着音乐时,心里自然而然的散溢出的柔情。
1900是个天才,他从小就会弹出美妙的音符,但他又是个孤独的人,特别是在一艘巨轮上的天才,船上的旅客来来往往,1900群看到的永远都是陌生的新面孔。
他们怀揣着对美国生活的向往,前往美国,再美好的音乐也会因为那一声“America”抢去关注点,只留下1900那落寞孤独的身影。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作文6
一直以为《海上钢琴师》是一部爱情片,美若天仙的少女,恍若仙乐的钢琴曲,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发生在浩渺无际的大海上!几次要看都没有看成。
终于,一个闲适的周末午后,怀着愉快的心情,要完成这一直来的愿望了。
《海上钢琴师》是意大利著名导演朱塞佩·托纳托雷的作品。
故事发生在本世纪初,一艘往返于欧洲和美国的名叫弗吉尼亚号的游轮上,无穷无尽的寻梦者,乘坐这艘游轮,来到美国。
我们的男主角,“1900”,一个具有钢琴天赋的初生婴儿,被遗弃在这艘游轮上,被锅炉工收养,开始他在大海上从生到死的独特人生。
“1900”在船上演奏钢琴,经历了朋友离别、经济萧条和两次战争,最后,这艘游轮停止了航运,将被炸毁。
他的朋友麦克斯,坚信他仍在船上,千辛万苦找到他,劝说他。
“1900”最终没有离开“维吉尼亚号”:最后,他纤细的双手在空中象征性地演奏了最后一曲,在一片火光中,伴着巨大的声响和巨轮一起在海上沉没,和来时一样,钢琴师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永远消失在这个世界上。
我没有想到“1900”这么决绝,哪怕失去生命,他仍然不肯下船,选择和他的音乐,永远留在船上,消失在海上。
钢琴师的故事完结了,我却不由陷入深思中。
从个体的角度看,“1900”的抉择,与他独特的经历和纯粹的个性有关。
正如“1900”回忆起当年站在跳板中间的情景时所说:“我停下来不是因为所见,而是因为所不见……连绵不绝的城市什么都有,除了尽头……拿钢琴来说,键盘有始,也有终,并不是无限的,但音乐是无限的。
在有限的键盘上奏出无限的音乐,我应付的来;但走过跳板,前面无数的琴键,无限大的键盘如何奏地出音乐来……上了岸又何去何从?爱一个女人,住一间屋,买一块地,望一个景,走一条路。
太多选择我无所适从……我宁愿舍弃我的生命。
”
“1900”对自己很清醒,他生于海上,长于海上,“弗吉尼亚号”轮游就是他的家,钢琴和音乐就是他的世界。
童年的经历、锅炉工的警告,还有他和陆地有限的几次交集带来的不愉快经验,在他,陆地,从来就不是一个美好和值得向往的地方,也不是自己能够把握和想拥有的地方。
他坚守自己的生活,爱情可以放弃,其它财富和权势,更不在话下。
对于一个如此纯粹的人,做出与音乐和游轮共存亡,一点也不奇怪了。
可是,如果换一个角度,从一个特殊人的立场对工业时代进行反思, 我更多体会到的是,一个时代的悲哀。
片中我们看到,当自由女神从海上的迷雾中出现时,游轮上人人欢呼,人人心向往之;但我们也看到,这个人人向往、人人奔赴的地方,有冷漠,有战争,有无止境的欲望和追求;这个地方,只能进入,只能前行,按照它的方式;当你无法融入的时候,最终只能灭亡。
这就是一个时代的悲哀了。
每一个个体,都有其独特的人生经历和性格个性,对于生活,也都有不同的理解和选择。
有人追求卓越,有人甘于平淡;有人执守“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有人更渴望“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成就一番伟业。
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应该是人人都能追求自我梦想,人人都能拥有梦想生活的社会,而不是只有一条路径,就像游轮通向陆地的踏板,只有唯一的一条;也不是只有一个标准,只能追求世俗的名利和成功,才是幸福。
在这里,人们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这才是人类社会的最高境界,也是我们追求的终极所在。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作文7
《海上钢琴师》,反复看了三遍,每一遍的感受都格外深刻,我是在假期朋友之口中了解到这部影片,她看完后极力向我推荐,说这是一段旷世奇才的隐秘传说,还一边眼泪汪汪地向我描述这部影片那些打动她的点。
这个学期开学,挑了一个闲暇的下午,我开始走入这段回忆式叙述的影片。
故事里的主人公出生在海上,被水手收养。
他只有水手给予的名字,而名字是一个年代,1900。
幼年他面对钢琴,无师自通,是真正的天才,受到无数人的追捧和掌声。
他在偶然的一次,悄悄爱上一个女孩,静默且深情,曾令人揣测他是否会为了她而下船面对新的世界。
然而他最后选择的仍是他的钢琴,他的大海。
他说,钢琴只有88个键,但是外面的世界,却是有着无数黑白键的巨大钢琴。
他无法驾驭。
是因为这样吗?
我记得影片中1900说的一段话,“陆上的人喜欢寻根究底,虚度很多的光阴。
冬天忧虑夏天的迟来,夏天担心冬天的将至。
所以你们不停到处去追求一个遥不可及、四季如夏的地方,我并不羡慕。
”
有人说,1900代表着的是一种理想,代表着这个尘世中的多数人,注定不会付诸行动,却会始终心怀向往的理想。
矗立在那里,自由,决绝,而悲伤。
我们为什么不会像1900一样,永远待在船上,选择在漫天火光中永沉海底。这样壮烈,却获得永生的自由?
因为,大多数的我们,一直生活在这个“外面的世界”,虽然清楚地看见它的混乱,却也会因为某一瞬间体验到的那些温情,那些无以伦比的美好,而心甘情愿地忍受着它所给予的伤害,努力弹奏出最华美的人生乐章。
对我而言,这种“外面的世界”若是自己真的所爱所选,这也未尝不是一种好的选择。
也有人说,这部影片是讲述内向型人才在快节奏社会中倔强却无奈的低吟、是每个人在信息时代下打不开的内心和没有安全感的茫然。
我们或许从来都不是天才,但是我们至少能做到勤恳、踏实。
我们从单纯和执拗开始,学会圆滑,学会世故,但内心深处,终究会一直记得,这一生所做的种.种妥协,不过是为了在这个微尘世界,在这架上帝给予的钢琴上,创作出独属于自己的旋律与琴音。
人的一生实际上每时每刻都在面临选择,每一个细小或者重大的选择决定了各自的人生走向。
凡人的选择是无论如何先活下去再说,\活着\这件事情本身比什么都重要。
而天才则把心灵的舒适看得更重,生死则次之。
对很多人而言,这也许是悲剧,但是我却认为这是1900的一种自我追求,他热爱船上的生活到达一种极致、高于一切,那里是他的整个世界,离开这里,他可能再也不能继续他所爱的这种生活。
有人问,这部影片既然这么有深意,为什么没有像《绿皮书》一样拿奥斯卡奖呢?很多人都觉得导演用错了力气,或者不明白他到底想要表达什么。
只是这个世界浮躁的人太多。
他想传达的东西,不是你为了写影评翻来覆去看了好多遍发现找不到可以作为主旨的东西。
导演是有野心,他想讲述一个人的一生,想映射一个时代。
这部电影根本不是在讲故事,而是在给每个看官照镜子,主角就是你自己。
还记得当Virginian被炸毁的前一刻,忽然一双手,干枯的手,轻轻的摆放在观者眼前,然后这双手开始在空气中弹奏,背景音乐是那首美妙的乐曲——1900为了心爱的女孩所即兴演奏出的爱语。
钢琴的声音,干净而轻灵,仿佛是1900那颗安定的心一般,平缓的旋律倾泻着柔情,不仅是对那个曾经出现在1900生命里的姑娘的柔情,更是1900膜拜着钢琴、膜拜着音乐时,心里自然而然的散溢出的柔情。
海上钢琴师讲的不仅仅是一个钢琴师的诗意史诗,它的意义在于让我们意会生活,在于让我们了解天才,在于让我们看见自己让我们看清自我存在的意义!
★海上钢琴师的观后感范文5篇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范文5篇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作文5篇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精选6篇600字
★关于海上钢琴师电影观后感作文5篇
★《海上钢琴师》电影观后感精选5篇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范文5篇
★电影《海上钢琴师》5篇600观后感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5篇
★电影《海上钢琴师》700字观后感范文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script); =var s = (script)[0];(hm, s); })();
海上钢琴师影评
海上钢琴师影评《海上钢琴师》是一部令人难以忘怀的诗意旅程电影,以其深刻的主题、独特的视角和精湛的艺术表现,赢得了观众的喜爱和尊敬。
导演朱塞佩·托纳托雷通过巧妙的叙事手法和出色的表演,成功地打造了一部经典之作。
影片的故事围绕着一个被命名为“1900”的弃婴展开,他在一艘远洋客轮上与钢琴结缘,并成为了一位传奇的钢琴大师。
影片以回忆和现实交叉的叙述方式,展现了1900一生的传奇经历。
这种叙事方式不仅增加了影片的层次感,也使得观众能够更深入地了解1900的内心世界。
影片中的音乐也是一大亮点。
无处不在的钢琴声将观众带入了1900的心灵深处,让人感受到了他内心的孤独、激情和对大海的热爱。
时而气势磅礴,时而温柔抒情的音乐,与影片的情节和氛围相得益彰,使得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1900的情感和人生。
此外,影片中的角色塑造也是相当成功的。
蒂姆·罗斯饰演的1900形象鲜明,深入人心。
他通过精湛的演技,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既天真又成熟、既孤独又充满激情的钢琴天才形象。
比尔·努恩和梅兰尼·蒂埃里的表演也非常出色,为影片增色不少。
总的来说,《海上钢琴师》是一部令人难以忘怀的经典之作。
它通过深刻的主题、独特的视角和精湛的艺术表现,成功地打造了一部荡气回肠的诗意旅程电影。
影片中的音乐、角色塑造和叙事手法都堪称完美,让人在观看的过程中不断感受到惊喜和感动。
对于喜欢诗意电影和音乐的观众来说,这部电影绝对不容错过。
求大神帮写一下《海上钢琴师》的影评,大概300字就好。。
这是一个虚幻的奇迹,一个伤感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他的传奇。
大海、轮船、钢琴、陆地、孤独、友情与天才交织的故事。
一部荡气回肠的诗意旅程电影——《海上钢琴师》。
那无处不在的钢琴声将观众带入1900的心灵深处。
和众多欧片一样,这部片子也充满了暗示。
主角1900是最大的暗示,这名出生在轮船上的孤儿,是天生的钢琴大师,他一生从来没有下过船,能够在别人因晕船而吐得一踏糊涂的时候闲庭信步。
他生世凄凉却用钢琴征服所有人,他经历两次世界大战却不以为意,他能选择与船共亡却不能为了深爱的女人登上一次陆地。
托纳托雷想通过他暗示什么呢?“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看到的是选择。
人的一生实际上每时每刻都在面临选择,每一个细小或者重大的选择决定了各自的人生走向。
1900选择了留在船上,他无法迈出走下甲板的那一小步,哪怕是为了一生中唯一的一次恋爱。
所有人似乎都恨不得把他推下船,但1900毅然回头。
他说:“陆地没有尽头。
”这种没有尽头的感觉让他害怕,钢琴的琴键是有尽头的,这让他觉得安稳。
那个吹康牌乐器的胖子,上船挣钱的时候只有一把小号,到影片最后还是靠别人施舍才继续拥有这把小号,人生,在很多时候都是在循环,周而复始的循环,我们都在循环中消耗生命的时光。
每一艘船上都有第一个发现自由女神的人,他们纵声高呼,为了一个不知道结果的目标而激动,从而开始了新一轮的奔波。
还有爵士乐本身似乎也暗示着那种自以为是的人,“什么都不是,那就是爵士了。
” 恕我肉眼凡胎,只能以自己的目光来理解大师。
但光有暗示是不足以吸引观众的,《海上钢琴师》的情节如同碧海潮生,高潮一浪接着一浪。
在狂风暴雨中一边任钢琴自由滑动一边弹奏,小孩子无师自通的演奏震惊满船的人,这些只不过是大师的铺垫罢了。
自称“爵士乐祖师”的谢利上船与1900比赛钢琴,激动人心的程度简直可以和最激烈的枪战相媲美。
美国的西部片中,快枪手一对一的较量很是惹眼,但欧洲人可以用钢琴当武器。
让人喘不过气来的钢琴比赛才结束,1900第一眼就爱上的女人出现在了舷窗外,他弹出了快心之作“柔情似水”,窗外,美人如水,窗内,柔情似水。
这一幕,必将成为电影史上的浪漫经典,这一曲,也必将成为传世之音。
他是音乐演绎的天才,轻巧的手指流水般的滑过琴键,在他的指尖下所流淌着的就不仅仅是音符,而是对生活的真诚。
深情飘逸的曲风,唯美、优雅的飞扬,他的音乐时而精巧,时而大气,时而细腻,时而磅礴,时而小心,时而大胆,时而激情,时而委婉。
他以音乐来体现人物,用音乐来表达情感,用音乐来讲述人生,他用音符来代替语言来触及人们的心灵,听着他的音乐,就像是听着人生的经历,听着人生总总,他的手在键上,但是心如痴迷的乐者一样随着自己的音乐一起翱翔。
我第一次强烈地感觉到音乐的世界是这么广阔,原来音乐讲述的世界是这么的迷人,这种音乐与人生的立体结合真的是让人大开眼界,对于音乐也有了另一番的认识。
其实与俗世的生活来对照,影片中1900的言行似乎有不真实的地方。
比如,他从未接触过钢琴和音乐,但当他的手第一次放在琴键上的时候,那些动人的旋律竟能天然一般流泻而出;他从未受过正统的教育,却能说出那么诗意而蕴涵丰富的语言;甚至最后,当朋友迈克斯在那条残破不堪的,显然已废弃很久的游船上找到他时,1900哪来的食物维持生命? 还有的就是影片最后的结局—1900和麦克斯的谈话!我喜欢这个情节的原因不是因为1900怎样选择他的生活,怎样选择他的死!相反我很不赞同他不下船的解释!因为这是一种不负责任,对生活不积极的看法!但是最后1900跟麦克斯开的玩笑才真正让我明白1900为什么这样选择,因为他死后到天堂还是想弹钢琴,弹只属于自己的曲子,因为没人能用两只右手弹琴!如果1900下船估计他会和杰里一样,不再会为自己喜欢而弹琴,而是为了别人或钱而弹琴,那是1900不想看到的,甚至1900如果下船再也没有灵感弹出属于他自己的曲子了!简单说1900为音乐而生,为音乐而死! 不简单啊! 影片采用最极端的浪漫主义风格,引起两极反应:有人视之为杰作,而西方很多人把它看成“最好看的烂片”。
影片的缺憾在于人物刻画,主角太过神秘,让人无法洞察他的内心世界,因而就很难真正同情他。
如果能把心态调离愤青阶段,该片则有打动人心的浪漫魔力。
我想,也只能以一颗诗意而浪漫的心去理解这部影片和1900。
影片有意撇开物质的喧嚷,而突出了1900灵魂与音乐的交融,同时引导观众与片中或精彩绝伦,或妙趣横生的音乐达到共鸣。
我们都有自己的世界,都想划定自己安全的范围,都想过自己所谓的“生活”。
但是,那真的是我们能够掌握和控制的吗,会不会因为太贪心而不快乐。
1900把自己的生活缩小到钢琴这头到那头的距离,又放大到88颗琴键上能够演奏出的音符排列组合的矩阵里,他用自己的尺度取舍,懂得人生的自由是无限的,而自己能享受到的又何其有限。
于是他总是快乐的,嘴角微微上翘,于是他总是思索的,观察着人们眉梢眼角一丝细纹的变换,于是他是注定不能留给这个世界任何痕迹的,过于纯净的生命是没有抵抗力的。
他说,至少我可以决定结束自己的生命,语气是心甘情愿的放弃。
还记得:“Take a piano. The keys begin, the keys end. You know there are eightyeight of them, nobody can tell you any are not infinite. You are infinite. And on these keys the music that you can make is infinite. I like that. That I canlive by. ”(拿一部钢琴来说,从琴键开始,又结束。
你知道钢琴只有88个键,随便什么琴都没差。
它们不是无限的。
你才是无限的,在琴键上制作出的音乐是无限的。
我喜欢这样,我活的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