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派看“悬疑”“恐怖”片看得有点上头。
正琢磨换换口味的时候,恰好看到了这部空降豆瓣“一周电影榜”第四名的影片。
看海报就觉得很有趣,主角之一居然是只可爱呆萌的——
企鹅。
《我的企鹅老师》
The Penguin Lessons

坐在企鹅旁边的就是本片的另一位主演史蒂夫·库根,其编剧并主演的《菲洛梅娜》 曾获第86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
在影视作品里,企鹅担任主角并不罕见。
比如,金·凯瑞的《波普先生的企鹅》,让·雷诺的《我的企鹅朋友》。
还有像《马达加斯加的企鹅》这样知名的动画影片。


(《波普先生的企鹅》&《我的企鹅朋友》)
与《我的企鹅朋友》类似,本片的剧本同样源自真实故事——改编自汤姆·米切尔2015年出版的同名回忆录。
要说机缘巧合之下,人类在家里豢养企鹅,与它们建立跨越物种的友谊,这都好理解。
可是,企鹅还能当“老师”吗?

它不会说话,没有学历,走路摇摇晃晃……
不禁好奇,它能教给我们什么呢?
看过之后才明白,原来这样一只有点笨拙又憨态可掬的小动物让我们学会:在破碎的世界里,如何坚持爱的力量。
01
遇见TA
1976年,阿根廷。
英语教师汤姆(史蒂夫·库根 饰)来到了位于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圣乔治学院。
这所寄宿男校的学生都是有钱人家的孩子,娇生惯养,很难管教。
课堂上老师在讲课,下面吵闹声,嬉笑声,乱糟糟一片。
汤姆并不在意,索性拿起报纸做起了填字游戏。

身兼橄榄球队助理教练,规则也搞不清。
汤姆乱吹哨子,被学生回怼。他也有办法,那就是“放羊”,自己去长椅上“躺平”。

即便听到了一些“不该听”的言论,汤姆也能保持缄默。


看起来,汤姆和这所学校还挺合拍。
就像校长强调的那样,不要受到外部因素影响。
汤姆确实也确实在这么做,说得好听点叫“莫谈国事”,说得难听点就是“浑浑噩噩,得过且过”。

那么,“外面”在发生什么呢?
早在影片一开始,外界的“混乱”就已经初现端倪。
远处传来的爆炸声和校门口执勤警员的拔枪相向,其实都在暗示着彼时阿根廷动荡的社会背景。


受全球石油危机和利率上升的冲击,通胀率飙升至300%,经济濒临崩溃。
影片中学校财务在发放工资时,着重提示汤姆赶紧花光所有钱。
原因很简单,再过几天这些钱就会贬值一半。

政 治方面,政客、军方、游击队等各种势力轮番登场,抢夺政 权。
民生问题凸显,社会矛盾日益激烈。

没过多久,“山雨欲来”成为现实,军 政 府上台。
动荡不安进一步加剧,学校被迫放假。
趁着假期,汤姆去了乌拉圭。在酒吧里,他邂逅了“她”——一位名叫卡丽娜的女子。
两人漫步在海滩,相谈甚欢。
随即,汤姆又遇见了“它”——一只洪堡企鹅。
由于石油泄漏导致的污染,企鹅们被裹在黏腻的原油里冲上了岸边。
奄奄一息的小家伙此时正在同伴们的死尸旁挣扎。

卡丽娜力主解救这只企鹅,汤姆却有些犹豫,又拿出“事不关己”的态度。
但毕竟美女在侧,汤姆也只好帮忙。
两人把企鹅带回了旅馆,经过一番清洗之后,企鹅恢复了活力。
圆滚滚的身子,短腿短翅,走起路来身体轻微晃动,仿佛对陌生的环境很新奇。


这一边,一男一女也擦出了爱的火花。
还没烧起来,就马上被卡丽娜扑灭了。
她拒绝了汤姆。
莞尔一笑,女人飘然离去。

不对啊,等一下。
她是不是落下什么东西了?
正在因情惆怅的汤姆突然反应过来,企鹅还在这呢,怎么办?

02
与它为伴
汤姆压根就没有养宠物的打算,更不用说还是一只企鹅。
对他来说,这个小家伙成了“烫手山芋”。
装进袋子,来到海边,想“放生”。
可企鹅认准了汤姆,不肯离开。


狠狠心,扔进海水里。
它自己游上了岸,竟然还能精准地找到汤姆。

一计不成,再生一计。匆匆退房,准备把企鹅遗弃在旅馆。
没想到,他的行为招来了当地的警 察。
警方表示,必须带走企鹅,否则就逮捕汤姆。
逮捕我?以什么罪名?
那你别管,不带走就逮捕你。
如此蛮不讲理的“认养”方式,汤姆只好妥协。

更搞笑的一幕紧随其后。
汤姆在阿根廷入关的时候出了状况,海关工作人员查获了企鹅,并要求汤姆缴纳税费。
他假意说没钱,想借此脱身。
结果,对方又变卦了——不用交钱,让汤姆赶紧带企鹅走。
否则,就逮捕他。
又来?
汤姆彻底服了。

回到学校公寓,也得偷偷摸摸的,因为有规定不让养宠物。
看得出来,这个时候,企鹅完全属于汤姆的负担。
他小家伙的态度,也很漫不经心。

企鹅一直不肯吃东西。
汤姆很头疼,总不能眼睁睁看着它死掉啊。
很快,学校的清洁女工索菲娅道破了玄机:你需要和它成为朋友。

渐渐地,汤姆习惯了企鹅的陪伴,对它的照顾也变得细致耐心起来。
看着调皮捣蛋的学生们,汤姆心中一动。
他把企鹅抱上了讲台,这招非常管用,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这只蠢萌的小家伙身上。
教室里瞬间安静,也没人打闹了,也没人说话了。
汤姆借机提出交换条件,如果大家认真听讲,那么下课之后就奖励你们喂企鹅。
Deal。
不仅如此,汤姆还用企鹅做比喻,代入教学,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空前高涨。
汤姆走到哪,企鹅亦步亦趋地跟到哪,俨然成了第二位老师。


企鹅,成了这所学校里最受欢迎的明星。
它是物理实验课上的旁听生;
它是画室的模特;
它还是橄榄球赛场边的啦啦队。
一时之间,它俘获了所有人的心。

更神奇的是,企鹅仿佛成了一名“倾听者”。
话痨的物理老师塔皮奥,因被妻子和好友戴了绿帽而愤愤不平。
他向企鹅絮叨着自己内心“阴暗的期盼”。

古板又有点势利眼的校长,也在向企鹅抱怨着自己的不容易和艰难的处境。

和企鹅聊天,似乎变成了宗教里的告解和祈祷。
为什么大家都愿意把能说的不能说的都向企鹅倾诉呢?
因为它不会说话。
也就不会告密。
它是“沉默”的,也是“安全”的。
学校外的世界已经天翻地覆,军 政 府上台,建立独 裁 统治,实行高压政策,对异见者进行残酷镇压。
索菲亚被抓走了。
她的外婆玛利亚在痛陈政 府的离谱行为,祈求女孩能平安归来。

汤姆在低声诉说。
他亲眼看见索菲娅被拖上了车,却没有出手相助。

他在为自己辩解。
但又像在忏悔。
站在他对面的,是他那无言的朋友——企鹅。


03
认真地活着
整体来看,《我的企鹅老师》所呈现的情感是很内敛的。
虽融入了时代背景,但并未采用宏大的历史叙事,也没有太过激烈的戏剧冲突。
有些波澜不惊,但还是能感觉到影片的真挚与力量。
企鹅不是简单的“治愈工具”,英文片名“The Penguin Lessons”可能更准确一些,是“课程”而非“老师”。
它没有教汤姆和其他人什么大道理,它的沉默更像是“观察者”,也像“纽带”,串联起的是一个关于逃避、觉醒与救赎的故事,映照出动荡年代里普通人的生存困境与人性温度。
因为企鹅,汤姆和学生之间的隔阂被消融,师生关系进一步融洽。

因为企鹅,汤姆在异乡收获了友谊。
让这位家庭破碎,饱受丧女苦痛折磨的中年男人重新感受到了久违的暖意。

因为企鹅结识的女孩,更是给他“上了一课”。
两人的争论中,汤姆“别管闲事,闭紧嘴巴”的观点不变。

索菲娅则爱憎分明——
“坏人做坏事,这在我的意料之中。可好人袖手旁观,我就想把他们打得满脸开花。”

在与企鹅为伴的日子里,在与身边人的相处中,汤姆有了变化。
他开始不再刻意回避,教学内容变得“激昂”而“危险”。

先前眼睁睁看着索菲娅被抓走,甚至连对方的眼神都不敢直视。
这一次选择直面施暴者,请求对方释放无辜的女孩。


1976年,阿根廷政 变之后,军事独 裁持续了7年。
在这场被后世称为“肮脏战争”的政 治恐怖中,约3万人被非法逮捕、折磨甚至杀害。
至今依旧存在的“五月广场母亲”运动,就始自于这段黑暗的岁月。

影片难能可贵的是,一只企鹅的意外闯入,人与动物的相处,这些主题并不是在为“煽情”服务。
从时代的维度看,企鹅可以理解为“脆弱的希望”。
企鹅被油污覆盖着出场,犹如社会的阴霾吞噬着鲜活的生命,那是个体在时代洪流中始终摆脱不掉的无力感。
而它在汤姆等人的照料下逐渐恢复活力,则象征着人性微光对黑暗的抵抗。
影片结尾段落中,企鹅的归宿则更具隐喻意味——有些“自由”注定避免不了“牺牲”。

曾经的汤姆是懦弱吗?还是无可奈何呢?
身处乱世,是应该明哲保身,还是勇敢地保持正直与善良?
恐怕这些问题的答案,并不容易说出口。
但,我们应该记得——
很多时候,沉默的好人也是罪恶的帮凶。
即使在黑暗中,也要认真地活着,不是吗?

图源于网络
软饼干 /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