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一部《布达佩斯大饭店》横空出世,并于次年提名奥斯卡最佳影片,最终斩获4项大奖。
该片集韦斯·安德森艺术成就之大成,其鲜明的电影风格自此在影迷心中打上了无法磨灭的烙印。

(《布达佩斯大饭店》剧照)
5月结束的第78届戛纳电影节,同样由安德森执导,数位多次合作的大牌影星倾情加盟的《腓尼基计划》入围主竞赛单元。
这也是他继《月升王国》《法兰西特派》和《小行星城》之后,第四度杀入戛纳主竞赛。

安德森的电影,总会给观众设下“观影门槛”。小派在看第一遍的时候,也颇感本片之晦涩,甚至认为各大平台没能给本片打出几部前作那般的高评分,是恰如其分的。

但在耐着性子二刷之后,不得不再度惊叹于这位天才导演塑造每一部电影深刻内核的能力。
今天我们就来走进这部“军火大亨为蓝眼修女弃恶从良”的黑色间谍喜剧——
《腓尼基计划》
The Phoenician Scheme

01
新瓶仍装老酒
首先,《腓尼基计划》这个片名本身,就是对《布达佩斯大饭店》风格的延续。

腓尼基作为著名的古文明符号之一,象征着古地中海那个伟大的航海民族敢于征服未知领域的雄心,也是对本片主人公扎扎·科尔达以同样的探险精神积累财富的呼应。
影片的画风也整体延续了此前以《布达佩斯大饭店》《亨利·休格的神奇故事》等作品为代表的经典“安德森风格”。

(玩具屋既视感的布达佩斯大饭店)
最明显的一点是玩具屋般的布景框架。
例如这一幕,爆裂的机舱看上去像个毛绒玩具,让人感觉整部电影都是在等比例缩小的一台沙盘上拍完的。

另外就是常见的平稳如智能语音般的语气,配上人物略显木讷的扑克脸,以及提线木偶般程式化的肢体动作。

(哪怕人物发怒的时候,感觉也是机械化发怒)
其他诸如变化的画面比例和方圆、大量的平移镜头、高饱和色调等,也是安德森的看家本领。

卡司阵容一如既往地豪华,且多为老面孔:“卷福”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寡姐”斯嘉丽·约翰逊、“老白”布莱恩·克兰斯顿等此前与安德森均有多次合作。

(准全明星阵容)
与《布达佩斯大饭店》类似,《腓尼基计划》同样将故事分为五个章节。
分段方式是通过科尔达之口所述,代表“腓尼基计划”不同板块的若干鞋盒,以及代表股份占比的表格,描述计划实施推进的过程。

02
计划永远落空
影片由一场飞机失事,引出我们的主人公——全欧军火与航空业巨鳄科尔达( 本尼西奥·德尔·托罗 饰),和他精心部署的一项宏大的慈善事业——“科尔达陆地海洋腓尼基基建计划”,简称“腓尼基计划”。

该计划的核心内容,是在一个资源丰富但百废待兴的地区建造难民营,自然这番善举背后也有明显的利益驱动。
另一边,不断累积的财富也让科尔达树敌无数。一连串接连失败却屡败屡战的“刺杀科尔达”秘密行动仍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中。

这个密谋组织也实在是废柴又倒霉,六次成功制造坠机事故,却从未让目标遇害。
总之,这群西装革履的家伙想到了一个“曲线救国”的方案:先蓄意抬高工程关键零部件“抗撞击铆钉”的市价,使科尔达无力独自完成计划。

被迫寻求合资的科尔达必然四处奔走,进而在他筹措款项的途中找机会下手。
科尔达这边,为了尽可能地排除各方势力的阻挠和破坏,他迅速找到自己唯一的女儿——准修女莱泽尔(米娅·塞普雷顿 饰)。

让她以局外人的身份成为自己遗产的唯一继承人以及遭遇不测后“腓尼基计划”的继任执行者。
莱泽尔原本对此兴趣不大,只是一心企盼早日皈依天主教,在履行侍奉主的事业中了此余生。

然而有关科尔达是自己杀母仇人的传言甚嚣尘上,还是驱使她为了揭开母亲死亡的真相而赴约。
见到科尔达后,这位生父对杀母一事矢口否认,但也提供了新的线索。

寻仇的私欲、行善的宗教使命感,两种看似截然相反的心理,驱使莱泽尔作出一个重大抉择——签下继承人合约。

而圆桌会议确定下的初步计划看上去同样进展顺利。被价格飞涨的“抗撞击铆钉”狠狠摆了一道的科尔达可谓哑巴吃黄连。
如今为了不让伟大的“腓尼基计划”胎死腹中,他只得亲自出面,去欧洲各地游说自己信得过的商业伙伴,进行募资。

莱泽尔也毅然决定跟随科尔达踏上了注定布满荆棘的筹款之旅。
03
循环往复
自此,全片剧情叙事进入了类似《楚门的世界》一般的循环周期之中。
五个章节长话短说,就是在一个相对固定的循环中兜圈子:找人谈判、遭到断然回绝、互相大骂几句、冷静后打打感情牌、各自作出让步、继续找下一个冤种……周而复始。

(原本计划的理想状态)
而在出发之前,科尔达向莱泽尔透露,一个原本不在拜访计划内的人,有可能是杀死自己母亲的真凶——努巴叔叔。

于是,努巴加入了“冤种大联盟”。随着一次次谈判进展不顺,累计在他头上的配额也越来越高。
同时,穿插其间的与画风极度适配的荒诞感也从此开始不断加深。
不过在这期间,还是有打破循环的突发事件出现,就是第3.5章。

(章节标题“紧急指令”已经很好地说明了问题)
科尔达接到危险密报,立刻下令掉头回家,在进一步寻求资金援助前,先把一切继承人事宜完成公证再说。
不出意料地,私人飞机途中再度遭到伏击。这次西装boys的计划是企图用多架战斗机的“人海战术”直接围剿消灭。

不用说,飞机又双叒叕坠毁了,人还是没事儿~~
此时,一位此前几乎从未进入故事主线视野的人,成为了关键。

这位人畜无害、受聘给科尔达的9个儿子讲授昆虫学的比约恩老师(迈克尔·塞拉 饰),竟是美 国 间 谍。

比约恩虽说与西装boys暗地勾结,却坚称自己并不打算除掉科尔达,谋财不害命,甚至还把陷入沼泽中的老板救了出来。

此后,三人在另一个谋财不害命的武装组织帮助下,搭顺风车回家。
公证手续办妥后,三人便怀着各自的目的,朝着终极boss努巴杀去……

04
荒诞感拉满
《腓尼基计划》是一部标志性的“韦斯·安德森电影”。通过其独树一帜的童话式美学与荒诞叙事,讲述了一个资本霸权、背叛家庭而后救赎的寓言故事。
安德森总有办法将一个立意深远的严肃题材故事,包装在无数荒诞不经的戏谑之中,这次也不例外。
剧中无数桥段的设置仿佛儿戏般,单拎出任何一个,都让人怀疑这不是成年人写出来的玩意儿。

合同有纠纷?咱们用H.O.R.S.E.投篮比赛来解决。冯导《非诚勿扰》的分歧终端机算被你活学活用了。
甚至最后揭示终极反派频频尝试暗杀的理由,居然是为了看看谁厉害?

片中的另一大特点便是在同一人物身上重复出现的口头禅式台词。莱泽尔的“我原谅你”,科尔达总是与每位合伙人不约而同地突然爆发争吵。
当然还有见到每位合伙人都拿来作为问候语般的那句“来个手榴弹吧”。

疑神疑鬼地对周遭的人说“我认得你,你以前为我工作过”,以及接到密报后警觉的一句“这又是破坏”!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05
“复活”式自我救赎
影片的一大亮点是“冥界审判”,主角科尔达一共五次陷入濒死体验之中。每次的梦境里,他都在冥界接受自我的“神性审判”。

终于,这个家财万贯的富翁逐步意识到了物质财富终究无法抵消个人生前种种罪行。

(用一头腹中填满金币的麋鹿供奉神明,亏你想得出来)
将自己即将成为修女的女儿莱泽尔指定为唯一继承人,尽管当时的表面原因的确是为了掩人耳目,进而方便敛财。

但马后炮地看,此刻恰恰也是科尔达良心发现的开端。
此后,科尔达便如同《复活》中的聂赫留朵夫一般,踏上个人的“赎罪之旅”。
从起初将“腓尼基计划”视为牟利工具,到最后为兑现许下的承诺而不惜散尽家财,乃至自愿皈依天主教,一场资本家的精神救赎在观众眼前展开。

片尾响起了巴赫的著名乐章《耶稣,人类愿望之欢乐》,让全片在无尽的夸张戏谑中,以一种意料之外的平静祥和收尾。
这一出元素饱满、充满荒诞叙事的黑色喜剧究竟以何种方式收场?莱泽尔成功出家了吗?“真凶”努巴的命运何去何从?受到感化的科尔达能够反过来感化莱泽尔,并与之重归于好吗?以上悬念,还是留待大家自己去看。
图源于网络
若茁 /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