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评选21世纪最具影响力事件,9 1 1和击 毙 本·拉 登一定都位列前十。
其实追捕本·拉 登不但耗时近10年,而且过程更是一波三折,C I A就不止一次遭受过重大失败。
虽然最后成功将其击毙,但是为达目的水刑逼供真的可取吗?花费数万亿美金真的值得吗?
网飞日前推出了3集纪录片《全美缉凶:本·拉登》,片中很多细节非常劲爆,值得一看。尤其难得的是参与击毙本·拉登的海豹突击队成员也出镜了。
《全美缉凶:本·拉登》
American Manhunt: Osama bin Laden

01
从指缝中溜走的本拉登
9 1 1事件给美 国人的冲击是毋庸多言的。

事件发生后调查人员根据飞机乘客名单很快就锁定了基 地 组 织。

几天之后抓捕本·拉登的计划就开始了,C I A向阿 富 汗派出多支小分队。
用参与者的原话来说,他们的任务非常明确——把本·拉登的头装在盒子里,带回来!

虽然阿 富 汗 战 争开始不久塔 利 班就倒台了,但是本·拉 登躲在深山里很难被找到。
就在此时一名熟悉本·拉 登声音的人从无线电中辨别出了他的声音,这说明本·拉 登就在附近。

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可当他们爬到山顶找寻其踪迹时,映入眼帘的却是千人以上的队伍,“敌众我寡”啊。

由于美 国 国 防部不想派重兵,最后只能退而求其次直接轰炸。

结果嘛也能猜到,本·拉 登逃出生天。这是第一次抓捕失败。

第一集中上图这名C I A指挥官的表述会让人感觉非常傲慢,有人评论说像是在看 C I A宣传片。
不过其他的采访对象都比较正常,至少整体给我的观感还不错,有一定信息量。
02
间 谍 被策反,水刑也没用
随着9 1 1直接策划者穆 赫 塔 尔等基 地组织核心成员被捕,如何让他们开口成了难题。
于是美 国 Z 府开始在古巴关塔那摩对这些人进行刑讯逼供,因为这样可以规避美 国 国内法律。

其中人格侮辱、水刑以及睡眠剥夺等手段让很多C I A内部的人员也不能苟同。
而更让人难绷的是,大量研究表明,刑讯逼供并没有用。
酷刑过后一般确实会招供,但精神已经崩溃的人会说任何你想听的内容,找到有用信息会变的更难。(片中未提及,此结论引用的是其他资料的观点)
纪录片在此只是从相关人员的主观感受上稍加反思,并没有从制度和效果两个方面展开,只能说批评略显表面化。

很快C I A找到了下一个突破口。
2009年一名叫布拉维的医生因为在网络上发布支持圣 zhan的言论被捕。

C I A决定策反他,让其混入基 地组织高层,最好能借此机会打听到本·拉 登的藏身地。
被释放后,布拉维就消失了,几个月后又突然出现说有重要情报,想要面见C I A的负责人。
而C I A不知道的是,布拉维已经对基 地 组 织和盘托出了C I A的计划。

他的车里装满了炸药,C I A让其在未安检的情况下进入了基地。
自己策反的卧底反水了,当了敌人的人肉炸弹,这情节堪比好莱坞谍战大片啊!
随着一声巨响,7名C I A探员和相关人员被炸死。

这是抓捕本·拉 登行动的第2次重大失败!
03
天上掉馅饼,运气就是这么好
本·拉 登亲信的酷刑审问没有什么效果,派出去的“间谍”被策反,C I A再次改变了抓捕的策略。
众所周知本·拉 登不可能使用电子通信设备,那么他就需要其他人帮忙传递消息,是不是找到这个人就能顺藤摸瓜找到本·拉 登老巢呢?

随着调查深入一个名叫阿布·艾哈迈德的人被怀疑就是本·拉 登的传递员,2010年在巴 基 斯 坦一个叫白沙瓦的小镇,C I A检测到了他的手机通话。
此时距离9 1 1已经过去了9年,很多人都在怀疑还能不能找到本·拉 登。
当地情 报人员先是认出了阿布,然后跟踪他的白色SUV到了阿伯塔巴德镇。

阿布的车来到了一处很可疑的院落附近。
从外观上看,该建筑的大小,约为该区其他房屋8倍,并配有铁丝网护栏和高墙等保卫设施。

该建筑物没有电话和网络服务,而且阿布要开车出去很远才会开机使用电话。
C I A为了弄清楚本拉登是否在建筑物内想了很多办法,但都失败了。
凭借仅有的间接证据,经过思考,此时的总统奥 巴 马还是批准了抓捕行动。

接下来海豹突击队开始准备。
先是一比一的建造了相同的建筑物,然后每天进行训练,为所有可能的突发意外做好应急预案。

当然准备的再充分也还是有意外,行动中一架直升机就硬着陆了。
不过结果大家已经知道,任务顺利完成。海豹突击队在3楼确认并击毙了本拉登。

2011年5月2日凌晨一切终于结束了。

为了防止本·拉 登的埋葬地成为其信徒的朝圣地,其尸体最终海葬在印度洋某处。
纪录片最后虽然呼吁大家不要受到恐Bu主义影响,要继续美好的生活。
但现实中 美 国打了两场战争,付出了许多士兵的生命和上万亿美金,而中 东却始终没有迎来和平。

《全美缉凶:本·拉登》一共3集不到3小时的体量,基本上把抓捕本·拉 登的重要节点都梳理了一遍。
很多镜头都是首次公开。参与击毙行动的队员也亲自出镜讲述行动过程,非常难得。
而且小派也是看了此片才知道如此多的C I A分析师其实是女性。

本身就一波三折的抓捕过程,再加上娱乐性很强的编排,并不会让观众觉得枯燥无聊。
尤其第三集海豹突击队需要在2小时的飞行时间里,躲避巴 基 斯 坦的雷达监测,小派看的时候都不自觉地紧张了起来。
因为只有3集的体量导致反思篇幅不多,但是对美 国 Z 府的刑讯逼供和应对恐Bu主义的政 策也多有涉猎。
小派上文未提及的细节还有很多,有兴趣的建议找来看看。
图源于网络
西西里的朗读者 /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