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血金沙(1941)(碧血金沙剧本杀)
简介
《碧血金沙》是一部1941年上映的中国冒险电影,由袁丛美执导,查理·卓别林、李丽华主演。该片讲述了一群冒险者在沙漠中寻找黄金的故事。
剧情
在遥远的沙漠中,一群冒险者正在寻找传说中的黄金城。他们包括:查理·卓别林饰演的流浪汉李丽华饰演的女子王豪饰演的土匪头子郑小秋饰演的商贩冒险者们历经艰险,终于找到了黄金城。他们却发现黄金城早已被洗劫一空。失望之余,冒险者们决定返回家园。在返回途中,他们遭到了土匪的袭击。流浪汉和女子奋力抵抗,最终杀死了土匪头子。冒险者们带着黄金城里仅存的财宝回到家园,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角色
流浪汉:查理·卓别林饰演,一个善良、机智的人物。女子:李丽华饰演,一个勇敢、坚强的女性。土匪头子:王豪饰演,一个凶残、狡诈的人物。商贩:郑小秋饰演,一个精明、圆滑的人物。
评价
《碧血金沙》是一部经典的中国冒险电影。该片情节曲折、扣人心弦,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影片上映后,受到了观众的广泛好评。
剧本杀
《碧血金沙》的剧本杀以电影为基础,还原了电影中的主要情节和人物。玩家将扮演冒险者,在游戏过程中经历沙漠寻宝、土匪袭击等精彩事件。剧本杀提供了详细的剧本、人物介绍和道具,玩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角色。游戏过程紧张刺激,充满了推理、悬疑和冒险元素。
剧本杀玩法
剧本杀的玩法如下:1. 玩家选择角色并阅读剧本。2. 玩家讨论剧情,收集线索。3. 玩家推理凶手,找出真相。
剧本杀亮点
《碧血金沙》剧本杀的亮点包括:经典电影改编,剧情精彩刺激。人物形象鲜明,代入感强。游戏过程紧张悬疑,充满挑战。如果您喜欢冒险、推理和悬疑,那么《碧血金沙》剧本杀绝对是您的不二之选。
惊世狂花的幕后制作
沃卓斯基拍《骇客帝国》前的导演处女作,影片借用了40年代的黑色犯罪片模式,但巧妙地突破了原有套路,给人全新的视角。
两个性感的女人,一个狂野一个狡猾,都是对男人持不信任态度的独立女性,也是反叛男人世界法规的犯罪份子。
影片打破传统的叙事结构 ,让整个故事充满惊奇,而导演细腻地处理两位女主角关系的转折,更使本片有别于传统犯罪类型电影,而增添许多张力。
电影制片人乔·西佛曾说,沃卓斯基兄弟完成《刺客战场》的编剧工作后,就把《惊世狂花》作为一个“试镜作品”来证明他们知道在电影片场应该如何工作。
两人有一个故事构思,涉及到在街头看见一位女性并假定其性取向,然后这样的假定有可能是错误的。
他们希望拍摄一部包括性和暴力的娱乐片,因为两人就喜欢看这类电影。
他们表示比利·怀德对自己有很大的影响,并将黑色电影看成一种他们可以讲述一个故事,并包含有扭曲对话的电影类型。
一些制片商读到他们写出的剧本时告诉沃卓斯基兄弟,只要把科奇一角改为男性,他们就会有兴趣投资。
两兄弟没有接受,表示“那样的电影已经拍了一百万部了,所以我们真是没兴趣”。
之后《刺客战场》的执行制片人迪诺·德·劳伦提斯同意注资,并且自己的公司会协助制作发行,允许他们在故事方面“自由发挥”。
电影的预算是600万美元。
《惊世狂花》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圣莫尼卡开拍,整个拍摄周期共38天。
剧组原本的摄影师由于预算太少而辞职,他还表示自己也不相信会有任何人能在这么低额度的预算下完成拍摄。
之后沃卓斯基兄弟请来了比尔·珀普,后者认识“不少便宜人选”。
珀普在电影黑色风格的创作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和沃卓斯基兄弟从他们喜爱的动漫中汲取灵感,并且是受到了弗兰克·米勒所创作《罪恶之城》的影响。
电影的音效总监是达纳·戴维斯(Dane Davis),片中科奇和瓦奥莱特策划盗取现金时,每一次科奇经过镜头时都会有“嗖嗖”的声音,这就是戴维斯出的主意,通过这样的方法来给予科奇一种类似于猫的特性。
沃卓斯基兄弟要求乔·潘托里亚诺观看约翰·休斯顿的《碧血金沙》,并关注其中亨弗莱·鲍嘉的表演,以此来为表现凯撒一角偏执狂的性格作准备。
格申的角色受到了占士·甸、马龙·白兰度和克林·伊斯威特的影响,她和提莉都对拍摄性爱场面感到紧张,于是都在开拍前大喝龙舌兰酒。
由于两位导演对电影有详尽的规划和清晰的远见,电影拍摄中极少有即兴发挥。
不过也有意外的出现,比如扮演谢利的巴里·基维尔(Barry Kivel)在凯撒公寓的厕所中被暴打的那场戏中就因头部撞到了马桶而受伤。
而在影片快要结束时,格申的角色需要用力击打凯撒手中的枪,但由于用力过猛,之后必须对手进行缝针。
电影中的性爱场面是由女作家兼性爱教育工作者苏茜·布莱特编排的。
两位导演都是布莱特的粉丝,并将剧本和一封信寄给对方,请求她到片中作为一名临时演员出镜。
布莱特看过剧本后觉得很喜欢,特别是其中两位女性热烈享受与彼此做爱并且不会对此感到有什么不合适的情节。
布莱特还对电影中绝对不可能清晰地描述两人做爱过程中究竟干了些什么感到失望,于是她提议自己来提任电影中性爱场面的顾问,沃卓斯基兄弟同意了。
在科奇的公寓发生的那场主要的性爱戏段是用一个长镜头拍摄完成的。
两位导演相信这样可以比用多个镜头剪辑到一起更显真实。
虽然这本应是封闭式的片场,但实际上有很多人在场,片场的多面墙壁都进行了移动,以便摄影机可以自由地围绕演员进行拍摄。
说实在的,观看影片的名字,谁能猜到主题?可是看完片子再看这个片名,别有一番味道:两个互相依靠的女人,被她们的行为推到了一个边界,成功就远走高飞挣脱生活的轨道,失败就万劫不复双双升天。
生活到了紧绷在一根弦上的时候你会选择哪个呢?我们的主人公选择了结成互相信任的“Teamwork”,而使她们互相信任的就是爱情,这种爱情在本片中化身成为对男权的一种尖刻嘲讽。
影片从一开始就将观众推进一个旧公寓里,此后的一个多小时里只有几次离开这里,也仅限于酒吧和Johney的家。
要在这样一个封闭的空间里讲这么长时间的故事,全要靠沃卓斯基兄弟的大脑了。
还好,导演,或者说是编剧没有让我们失望,反而用精彩的剧情牵引着观众的注意力,整个剧情在设置上称得上是峰回路转,令人惊叹编剧的才华。
从Corky与Violet设计开始,事情的发展就开始不受控制了,以后的每一步都是出乎所有人意料的,包括两个策划者。
Caeser在杀了老大以后陷入疯狂的状态,却又透出一种凶狠的冷静,在警察到来的时候巧妙的重新设置家具,伪装成有耳疾,后来在找不到钱的时候又能想到利用Mickey脱身。
这些都是Violet始料不及的,正是因为这个意外才造成以后的种种变化。
Violet在情急之下给Corky打电话,偏偏在这个时候被Caeser发现了,这也是这个极度疯狂的家伙万万没想到的,他也问Corky:“What did you do with her?Thats not my violet.”而后又问Violet:“What did she do?”Violet说:“Everything you couldnt.”此时仿佛能感觉到两个人已经不再怀疑对方了。
个人最欣赏的就是这个时候的Violet。
同样令人难忘的就是在Mickey有些怀疑Ceaser的时候,那个关键时刻打来电话的Violet,恐怕就是在厉害男人看到这样沉着冷静而足智多谋的女人也要汗颜。
我喜欢这种失控的感觉,很刺激,最重要的就是要敢于冒险,这也成了两个主角获胜最重要的筹码。
最后的较量中,一直以男性的强悍为象征的Corky反过来被一向柔弱的Violet救出,这一点又是Ceaser所忽略的:女人可以为了保护另一个女人做任何事情。
更绝的是结尾,两个女人把所有的事都嫁祸给一个死去的人,永远没有后顾之忧的踏上了自由之路。
这一点上,导演有意给结尾一抹亮色,不同于“末路狂花”的结局,虽然是一种美,但却仍然逃脱不了绝望的命运。
老沃兄弟俩还是考虑到了观众的情绪,既然前面都那么爽,那么颠覆传统了,结尾也顺水推舟脱离现实,停留在我们想要它停留的地方吧!
有关战争的提问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
小说描写了公元3世纪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在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上,展示出那个时代尖锐复杂又极具特色的政治军事冲突,在政治、军事谋略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书语言生动、场面宏大、个性鲜明,塑造出曹操、刘备、关羽、张飞等许多不朽的历史人物形象,其出色的文学成就,使它的影响事实上已深入到中国文学、艺术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三国演义》全书出现以前,中国各类小说一般都篇幅短小,有些甚至只有几十个字。
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小说,中国小说如何由短篇发展至长篇,这点我们要注意。
原来宋代讲故事的风气盛行,说书成为一种职业,说书人喜欢拿古代人物的故事作为题材来敷演,而陈寿《三国志》里面的人物众多,事件纷繁,正是敷演故事的最好素材。
三国故事某些零星片段原来在民间也已流传,加上说书人长期取材,内容越来越丰富,人物形象越来越饱满,最后由许多独立的故事逐渐组合而成长篇巨著。
这些各自孤立的故事在社会上经过漫长时间口耳相传,最后得到辗转加工,集合成书,成为中国第一部长篇小说,这是一种了不起的集体创造。
与由单一作者撰写完成的小说在形态上有所不同,很值得我们注意。
这种源出众手的小说,后来还有神魔小说《西游记》和另一讲史小说《水浒传》。
三国演义对后来的小说相信有一定的启导作用。
讲史文学的源流,这部巨著本身的文学价值,以及它对后世的影响,都值得我们深入讨论。
一、三国演义的思想倾向:拥刘反曹 1、 拥刘反曹思想在作品中的表现; 2、 拥刘反曹思想的形成:四在长期流传过程中形成的,罗贯中继承并将它熔铸到了作品中,毛宗冈在修改时又加强了它; 3、 拥刘反曹的内涵:反映了人们对德治仁政的理想和反对暴政的意愿;是民族思想的反映;是正统思想的反映。
二、刘备、曹操形象。
1、 曹操:奸诈、残忍、虚伪;雄才大略、远见卓识;——这是一个复杂的形象,罗贯中即写其短,也写其长,又不影响他的倾向性。
2、 刘备:即理想化的人君形象,同时又有统治阶级代表人物所特有的虚伪一面。
三、战争描写。
三大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 相似处:都是以弱对强、都用了火功、结局都是弱者胜。
不同的特点:斗争双方的特点不同、面临的情况不同等,使之写来绝不雷同。
学习内容 一、讲史文学之源流 宋代说话技艺十分发达。
说话的演出地点不限于勾栏瓦肆,一般村野寺庙也有演出。
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首都汴京著名艺人霍四究以“说三分”著名,说三分即讲三国故事,而尹常卖以说五代史见称,二人都是讲史好手。
说话人无论是否高手,都需要讲稿。
当时有专门编写讲稿的“书会”。
书会中人既要编写故事,就不能不具备较为深厚的文艺修养和广博的历史知识。
说话人的稿本经过不断润色增删,就有可能演变成为篇幅越来越长的小说。
宋代耐得翁《都城纪胜·瓦舍众伎》录说话四家: 说话有四家:一者小说,谓之银字儿,如烟粉、灵怪、传奇。
说公案,皆是扑刀杆棒,及发迹变泰之事。
说铁骑儿,谓士马金鼓之事。
说经,谓演说佛书。
说参请,谓宾主参禅悟道等事。
讲史书,讲说前代书史文传、兴废争战之事。
最畏小说人,盖小说者能以一朝一代故事,顷刻间提破。
其中第四家为“讲史书,讲说前代书史文传、兴废战争之事。
”说三国故事应属于这一类。
长篇小说《三国演义》可以说是直接或间接汇集了唐宋流传的三国故事,特别是小说者所讲“一朝一代故事”之讲稿材料,是经过无数次增饰修改而成的作品。
下面提到的《全相平话三国志》虽是元代产物,但它的祖本可能源自宋代说话人的手稿。
说话材料如何成为话本小说?大概说话人起初靠口耳相传,不靠文本,但口耳相传,容易忘记,故事越增饰,则内容越繁复,越不易记忆,唯有利用文字记录下来,以免讲说时遗漏。
文字记录不断整理,则篇幅越来越大。
这里有两个小问题值得思考:一是最初稿本可能会较为简单粗糙,后来的整理增订本可能较为繁富复杂,但删节本却相反;二是初稿一旦钞写流传出去,因为由不同的艺人或文人各自润色演绎,同一故事稍后可能出现众多不同的版本。
这里举一两个例子说明。
现存《至治新刊全相平话三国志》三卷,是元朝英宗至治年间(1321年一1323年)建安(在今福建北部)虞氏刊本,每卷卷首都刻“至治新刊全相平话三国志”,一般简称《三国志平话》,原作者姓名已佚,学术界认为是元代讲史艺人说话的底本。
这个本子现藏日本东京内阁文库,有一百三十八页,每页上下两栏,左右两页合起来,上面为一图,下面为文字。
说话人拿着这个本子,看图览字,可以口沫横飞,随机敷衍。
这不一定是说话人的初稿,却是一个较早版本的稿子,可以看出它较为简单粗糙的特点。
另外一个例子是《三分事略》,又题为《三国志故事》,上图下文,三卷,不题撰人,也属建安书坊刻本。
虽然上、中卷首行题刻“至元新刊全相三分事略上”、“至元新刊全相三分事略中”,又封面有“甲午新刻”四字,学术界大多认为并非元世祖至元三十一年甲午(1294年)之刻本;乃书商故弄玄虚,实是元至正十四年或元明易代期间之产物。
因为上、中、下三卷,每卷最后一页或二页之前,均故意漏刻二至三页故事,但页码却连接而无中断,明显是书商偷工减料,为欺骗顾客而做的手脚。
删节本通常都是为了减省成本而印制的。
鲁迅称宋之说话人多高手,而不闻有著作;现存讲史平话多为元人作品(1982,127页)。
其中《至治新刊全相平话三国志》和《至元新刊全相三分事略》,均具备《三国演义》的主要情节,是其雏形。
总括这一小节内容:中国讲故事的源流很早,宋代说书人尤其喜欢讲史。
北宋时已有霍三究以说三分著名。
但三国故事的零星片段流传甚早,于唐代已有记载。
宋人致力增饰铺张,因而内容更丰富,情节更精彩。
现存《全相平话三国志》是元人作品,应该是《三国志演义》的胚胎。
二、《三国演义》的作者、成书年代和版本 这一节“作者、版本和成书年代”提供的资料,其中涉及争论的问题甚多,建议不要死记材料,知其梗概便可。
作者 在漫长的专制帝王统治时代,很奇怪的是,中国小说和戏剧一直遭受正统文士的忽略和歧视,以致这类作品多半是遮遮掩掩、偷偷摸摸的出现。
其作者或用化名,或不留名,总是难得清清楚楚知其生平,使人遗憾。
我们这个课程选讲的几部巨著,其作者无一不有类似的情况。
《三国演义》的作者,一般说是罗贯中。
有关其籍贯、生平事迹的记载很是分歧,材料也都很简略。
关于罗贯中的籍贯主要有四说:一是太原人,二是杭州人,三是东原(山东东平)人,四是庐陵人。
数十年来,以前两种说法为多,但迄无定论。
今人刘知渐、王利器、沈伯俊、周楞伽等人均持东原说。
从现有资料看,以东原说较为可信。
—、太原说 明佚名《录鬼簿续编》云:“罗贯中,太原人,号湖海散人。
与人寡合。
乐府、隐语极为清新。
” 二、杭州说 明郎瑛《七修类稿》卷二十三云:“《三国》、《宋江》二书,乃杭人罗本贯中所编。
予意旧必有本,故曰编。
” 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卷二十五“委巷丛谈”云:“钱塘罗贯中本者,南宋时人,编撰小说数十种。
” 明王圻《续文献通考》卷一百七十七“经籍考·传记”类云:“《水浒传》罗贯著。
贯字本中,杭州人。
” 三、东原(东平)说 明庸愚子(蒋大器)《三国志通俗演义·序》云:“若东原罗贯中,以平阳陈寿传,考诸国史,自汉灵帝中平元年,终于晋太康元年之事,留心损益,目之曰《三国志通俗演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事纪其实,亦庶几乎史。
” 王利器《罗贯中与〈三国志通俗演义〉》(1983,240-265页)从元代赵偕(字子永,慈溪人)《 赵宝峰 先生集》卷首所附《门人祭宝峰先生文》所列三十一门人中找到罗本和高克柔二人,认为罗本即罗贯中。
这涉及《水浒传》的作者,《水浒传》中唯一的好官是东平太守陈文昭,何以如此?原来慈溪县令陈文昭向邑人赵宝峰执经请业,行弟子礼,宝峰以治民事告之。
因此清人编《宋元学案》就将陈文昭也列为宝峰先生门人,于是不难解释《水浒传》唯一好官是陈文昭之谜。
《水浒传》作者“施耐庵撰、罗贯中纂修”,罗贯中分明是罗本,东平是其父母之邦。
把这个好官说成是东平太守,王利器认为是“罗贯中精心安排的”。
周楞伽《关于罗贯中生平的新史料》(谭洛非编,1992,119-130页)也从《 赵宝峰 先生集》和《宋元学案》找寻资料,认为罗贯中原来名本,字彦直,东平人。
元亡后投奔居于浙江慈溪的兄长罗拱字彦威,罗拱为宋宗室后裔赵宝峰的门人,所以罗本也师事赵宝峰。
贯中恐是别号。
至于罗贯中的生平,有以为是南宋人。
有以为是元未明初人,《漫稿》以为元未明初人这说法较合理,理由是元末明初动乱的经历和作家的政治抱负对《三国演义》的创作有实质的影响。
以下引述周邨、冯其庸、章培恒、周楞伽等人的说法: —、南宋人(周邨) 周邨《书元人所见罗贯中〈水浒传〉和王实甫〈西厢记〉》(1985,76-82页)一文,认为“罗贯中可能是南宋人或宋元间人。
”其说可约略参考前面“讲史文学之源流”一节我们所引周邨的意见。
二、约生于 1295年前后(冯其庸、章培恒) 冯其庸《论罗贯中的时代》(1991,80-93页),认为既然罗贯中与葛可久并提,葛是元人,罗当然也是元人。
从《录鬼簿续编》的记载推算,罗贯中大约生于元贞元年(1295年)前后,死于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前后,大约活了八十五岁。
章培恒《关于罗贯中的生卒年》(1982,第三期,120-126页)坚持以书中今地名来考证一本书的成书年代,并藉以追查作者在生时间,他认为《三国演义》约成书于1329年前后,其时罗贯中当在三十岁以上。
三、约生于1330年(鲁迅、周楞伽) 鲁迅《史略》(129页)认为是“元明间人”(约1330-1400年) 周楞伽《小说札记》(1981,第四期,76-82页)同意鲁迅的说法,认为罗贯中“是由元入明的元末明初人”,且可能是慈溪人。
结合各家意见,大致是这样:罗贯中东平人,原名罗本,字彦直,别号贯中,又号湖海散人。
大约为元末明初时人,曾入张士诚幕府,后来隐居浙江慈溪,从事创作,明初去世。
著有杂剧三种,今存《宋太祖龙虎风云会》;又著小说六种《三国演义》、《小秦王词话》、《隋唐志话》、《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粉妆楼》。
一般相信,《水浒传》这部小说也包含了罗贯中的心血。
成书年代 《三国演义》的成书年代主要有四说:一是宋或以前,二是元代中期,三是明初,四是明中叶。
无论如何,因为不能否定罗贯中为《三国演义》的编撰者,则写作年代就无法跳出罗贯中生活的时代,成书年代必须结合罗贯中的生卒岁月来看。
一、宋以前说 周邨主张《三国演义》成书于宋或北宋以前,我们前面已引述他的说法(见本单元,第3页) 二、元代中期说 袁世硕《明嘉靖刊本〈三国志通俗演义〉乃元人罗贯中原作》(1991,94-108页)一文认为该书用三百三十多首诗来品评人物,收束情节,与宋元间的平话很近似。
且引用时或言唐贤,或言宋贤,不言“元贤”,实是元人口吻;书中小字注中所提及的今地名,除了个别几个笔误外,几乎全与元代行政区名称相符。
因为其中江陵、建康、潭州均为元天历二年(1329年)以前的旧地名,因此将作注的时间断在此年,再往后延伸十几年,基本上可以确定书成于元中期,大约是十四世纪二十至四十年代。
他并认为罗贯中生卒年约为1300年至1370年,而嘉靖刊本可视为罗贯中原作。
三、明初说 欧阳健《试论〈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成书年代》(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1983,280-295页)一文认为《三国演义》成书于明初。
他不同意袁世硕断书中小注年代于天历二年(1329年)以前,认为地名情况复杂。
他认为罗贯中在明初开笔,第十二卷写作不早于洪武三年(1370年),全书初稿完成于1371年以后。
他还认为根据《门人祭宝峰先生文》以齿序排名,罗本处于第八位乌斯道(1314年生)和第十三位王桓(1314年生)之间,生年约在1315年至1318年之间,卒年估计在1385年1388年之间。
开笔时罗本贯中约五十馀岁。
四、明中叶说 张国光《〈三国志通俗演义〉成书于明中叶辨》(1983,266-279页)一文认为,《三国志通俗演义》以《三国志平话》为基础写成,而元刊《三国志平话》为新安虞氏至治年间(1321-1323)所刊五种平话之一,篇幅仅有八万字,文笔粗糙简陋,《三国志通俗演义》篇幅为其十倍,手法成熟,从发展过程看,必远远产生于平话之后。
张国光因此认为,“此书的撰成,既不会是元代,也难以肯定是明初,其时当在明中叶。
为此书写序的庸愚子蒋大器很可能就是它的作者。
”他估计由于蒋大器写序后无钱刻书,过了二十年才由修髯子印行。
值得注意的是,张国光是抛开罗贯中作为《三国演义》作者来立论的,这样就不必顾虑成书年代是否与罗贯中生卒年配合。
如若结合罗贯中生平来看,以第二和第三两种说法较为接近事实。
如果第四种说法合理,则明中叶是开始流传的时间。
版本 —、嘉靖本 现存明嘉靖壬午(1522年)刊本。
二十四卷,二百四十则,各则题目唯七字。
书署名“晋平阳侯陈寿史传,后学罗本贯中编次”。
要注意的是,以前很多学者认为它是最接近罗贯中原作的版本,甚至是罗的原著,但现在怀疑者不少。
二、志传本 现存有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刊刻的几个版本,简称“万历诸本”。
以刘龙田乔山堂刊本、余氏双峰堂刊本较早。
值得注意的是,内容与嘉靖本有些不同,文字较质朴。
不少学者认为“志传本”的祖本较嘉靖本早。
三、李评本 “ 李卓吾 先生批评三国志”,系万历后、天启间无锡人叶画假李卓吾之名伪作评语刊行,故又称“伪李评本”。
将嘉靖本回目每两则并为一回成一百二十回本,不分卷。
现存明建阳吴观明刊本等几种。
清代毛宗岗据以删削修订为毛评本。
四、毛本(毛评本) “毛宗岗评三国志演义”,清康熙刊本,六十卷一百二十回。
毛纶、毛宗岗父子假借金圣叹名义评改“伪李评本”,全面修订而成。
鲁迅说毛氏父子主要进行三项工作,一曰改,二曰增,三曰削,其余小节则“一者整顿回目,二者修正文辞,三者削除论赞,四者增删琐事,五者改换诗文”而已。
应该注意的是,李悔吾认为该书比以前的版本更强化封建正统思想,而在艺术加工方面则大大超越以前各本。
这四个版本系统,总归起来,实际只是三种而已:一是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系统,二是《三国志传》系统,三是毛评本系统。
至与“李评本”因为被毛宗岗修订后已融入毛评本,跟毛评本应属同一系统。
目前书坊排印的本子,绝大多数是毛评本系统,不过在校勘时通常会参考嘉靖本的异文做些改动。
三、三国故事的形成经过 晋陈寿编撰《三国志》,刘宋时裴松之引书四百馀种为之注。
我们知道魏晋六朝品评人物风气盛行,品评人物总须根据具体事迹;后来《世说新语》更具载不少魏晋时期各种人物的妙人妙事。
品评人物风气流传一段时间,影响所及,许多人对于当时人物的言行十分熟悉。
在谈说过程中,一方面兴趣浓厚不减,而口耳相传之间又增添讲者的主观意见和个人色彩,对于人物和事件的描述刻画遂有越来越精彩的现象。
例如说两晋南北朝记叙、描写、歌咏三国故事和人物的文献有三十多种。
这是现存文献而言,实际一定不止此数。
唐代论述三国的诗文一百四十多篇,宋代则有约八十篇。
这些也都是指今日所知材料而言,当时出现而遗佚的必定更多。
元朝除诗文外,元杂剧以三国故事入戏的有六十多本。
这更值得注意,一是当时三国故事个别片段巳发展得很成熟,才能编为戏本,二是戏比诗文流传更广泛,影响更大,与小说发展变作互为因果。
而宋以来流传的说三分,此时成为平话小说《三国志平话》和《三分事略》,更成为三国演义小说的基础。
《三国演义》是长篇小说,但原来的故事却是零星存在的。
这些零星材料如何最终组织成长篇巨著,实是一个有趣的过程。
这过程可说是年深月久。
由于它根本不是正史——如果雷同正史,则《三国志》成书后就无须再编撰甚么《三国演义》了。
当然《三国演义》的取材,既有直接取自《三国志》的,也有间接取自《三国志》的注文以及其它六朝文献的史料,更多的则是后世已敷演充实的(俗语“加料”)故事材料。
尤其是元代戏剧作品,已将三国故事贯串成有血有肉的生命。
综论三国故事的形成经过,可以分为下述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陈寿《三国志》成书以前的记载,大部分是史料,包括历史人物的出身、言行等记录和传说。
陈寿《三国志》录取其中一部分做材料,编撰正史,但更多的材料则遗留在文人笔下或民间。
第二个阶段是《三国志》成书后初期,尤其是东晋、南北朝,因为去三国未远,仍有大量文献和民间传说流行,但故事内容大约无可避免开始出现增添或转变的情形。
第三个阶段是唐,宋时代文人的歌咏和说故事者的敷演,前者可使故事传说走向理趣,后者则使零星故事组合成较长的单元。
第四个阶段是元剧作品。
元代许多剧作家都尝试将三国故事敷写成情节精彩的剧本。
就以吕布和貂禅的故事为例,现存的剧本有无名氏《锦云堂暗定连环计》,郑光祖《虎牢关三战吕布》,武汉臣《虎牢关三战吕布》(残缺),于伯渊有《白间斩吕布》。
另外元南戏有《貂蝉女》(残缺)。
见微知著,可以估计元剧作家对全部三国故事发扬光大之贡献。
第五个阶段是罗贯中的成书。
“三国志通俗演义”一书“据正史”、“采小说”、“证文辞”、“通好尚”,确是的论,尤其是博采各种典籍包括史注、笔记、传说、平话、剧本、诗文等,共冶一炉,成为巨著。
这当中实际上汇集了千千万万人的心血;在罗贯中以前,在故事文字和情节方面进行修改加工的无名作者,也同样功不可没。
罗贯中可以说是后期一个集大成者。
四、《三国演义》的思想内容 坊间流行的《三国演义》毛评本在书前有一篇《读〈三国志〉法》。
这是一篇教人如何欣赏《三国演义》的文章,包括内容和文学技巧的剖析。
当中不是每一个观点都正确,但却是很有启发性的,不可不读。
主题思想 三国演义这部巨著大致上以陈寿《三国志》的历史范围为基础,从文学角度再现了汉末黄巾起义到西晋统一这八九十年间的演变过程。
因为历史大事不便随意纂改,但其中细节却可尽情发挥,作者在编写时可以融入个人的主观成分,成为思想性较明显的文学作品。
《三国演义》以蜀汉为正统,处处尊刘贬曹,与陈寿《三国志》以魏晋为正统有别,历来视此为《三国演义》的主题思想。
扬刘抑曹是《三国演义》的主调,尤其是现在流行的毛评本,说“强调正统”是该书主题,应该不会错。
而所谓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观念,也与作者所处元未明初的时代背景有些关系。
五、《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 一、描写战争:二、塑造人物形象;三、结构艺术;四、语言特色。
描写战争 第一点是战争的多样化。
书中描述了上百次战争,可以分为陆战、水战,或水陆混合战,例如水淹七军;又可分为攻战、守战;或分伏击战、偷袭战;或分阵地战,游击战;或主将比试,或两军混战,形式多样化。
第二点是军事行动与政治策略相结合。
如曹操南侵并非毫无目的,是为了完成统一大业,刘备联吴抗曹是为了有立足之地,然后振兴刘氏的汉室基业。
诸葛亮南征是为了解决与南方少数民族的纠纷,稳定后方,以便全力对付势力强大的曹魏。
第三点,战争的胜负系于智谋。
关键在于运筹者的智能,能不能采纳部下的善计良策,能不能正确判断敌情,能不能客观分辨忠奸,能不能冷静处事。
大小战争的胜负无不与斗智用计拉上了关系。
《漫稿》举了许多例子,建议翻阅原书。
第四点,着重写人,不着重写战争过程。
吸收《左传》描写战争的经验而详写谋略,略写战斗过程;详写占得上风者,略写位处下风者;详写将胜者,略写将败者。
通过几场交锋,逐步将人物性格形象塑造出来。
塑造人物形象 由于鲁迅在《史略》批评《三国演义》“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惟于关羽,特多好语,义勇之概,时时如见矣。
”过去的评论家多受影响,不敢推翻其说,几成定论。
其实鲁迅的看法是有偏颇的,《三国演义》在人物塑造方面或有忠奸分明的主观意图,但并非黑白分明一面倒。
孔明料事如神,但并非永无错误,曹操是奸雄,也不是毫无优点。
关羽忠义勇俱全,然而骄傲自用,不顾大局,屡屡如此。
例如:要与马超比试武功;谩骂孙权,拒不联婚;耻与黄忠并列,不受五虎将印;四是轻视陆逊,因而招致失败。
结构艺术 三国故事基本上以魏、蜀、吴三国兴亡为纵线,以战争发展和人物活动为材料。
九十多年的兴亡史大约可分为三个主要阶段:即由黄巾之乱至赤壁之战为第一阶段;三国鼎立至诸葛亮病逝为第二阶段:此后至晋统一天下为第三阶段。
其间穿插以魏、蜀、吴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纷争,把各种大大小小的战争和文臣武将的奇谋险计逐一带出,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大故事。
由于传统章回小说的结构回合之间前后呼应,在紧随主线发展之下,分散之中有集中,首尾一贯,形成一个统一的小说系统。
但是,在处理长达九十七年的历史事件中,由开始至诸葛亮病逝共五十一年用了一百零四回,而后面的四十六年,时间长度其实几近一半,却只用了十六回来概括历史演变,其分量安排明显并不平均。
原因何在呢,因为《三国演义》以蜀汉为正统,前五十年正是蜀汉由无至有,由弱至强,遂能联吴抗曹,三分天下这些光辉事迹自然值得大书特书,但诸葛亮一死,形势急转直下,蜀汉开始面临溃亡,时日无多,因而篇幅大为缩小。
可见作者在结构方面,处理时间这一因素是有轻重之分的。
对魏、蜀、吴三国的描写,蜀、魏之间有战无和,蜀吴之间和多于战,吴魏之间则战多于和。
然而重点始终放在蜀、魏这边,对吴国描写是有些忽略的。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研究三国人物者也有意无意间偏重于蜀、 魏 君臣方面。
换句话说,作者在确定主次方面,也是颇用心思的。
由于《三国演义》是战争小说,描写战争题材,从围绕大小战争故事所形成的特殊情节去观察,也可以理出一个结构脉络。
郑铁生《三国演义艺术欣赏》就尝试这样去分析其结构,以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彝陵之战三大战役为主线,中间夹杂一些较次要的辅助性战役,贯串了全书,形成一个战争系统(1992,246-273页)。
冒忻和叶胥也有类似的说法,他们以赤壁之战为例:从起因到结束,共计八回,其间包括曹操下书,诸葛亮舌战群儒,蒋干中计,黄盖用苦肉计,孔明借箭,借东风,华容道释曹操等一系列小故事,各小重点组成了大重点,成为组织严谨的结构。
语言特色 《三国演义》是用浅白的文言写成的,言简意赅,语气明快。
这在封建时代一般稍能识字者,大约均可欣赏,有利于传播。
《三国演义》一书,特别是毛评本,移用了古代文学家很多诗词,与白话文比较,使用浅白文言文,更能够使之与这些诗词在语言风格上较为统一和谐。
《三国演义》一书创造了很多成语,引用或自造许多谚语,生动活泼,丰富了中华民族的语言。
六、《三国演义》对后世文学之影响 《三国演义》对后世文学的影响有几个方面,一是该书是历史小说鼻祖,后世历史小说不少以之为典范,模仿其体制结构;二是该书故事精彩,明清以至近世戏剧家多从中取材改编为剧本;三是后世诗文作品取以为典故,或作为咏唱题材;四是《三国演义》语言精警,能丰富后世作家之用语。
300分求电影!想要看看有关于带动作、刺激、汽车、美女的电影,
楼主,为了方便收藏,我给你列出比较权威的各类TOP10,绝对都是经典!!黑帮类:The Godfather / 教父Marlon Brando / Al Pacino / 美国 / Francis Ford Coppola / 英文 / 意大利文我想很难用言语来形容这部史诗电影,麦克尔·科利昂已经深深的印入我的脑海,无法磨灭岁月风云之上海皇帝 / Shanghai huang di zhi sui yue feng yun吕良伟 / 郑则仕 / 徐锦江 刘嘉玲 叶童 / 中国香港 / 潘文杰 / 国语 / 粤语杜月笙的个人传记电影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 / 美国往事 / Cera una volta in America(1984) (Italy)1984年02月17日 / 罗伯特·德尼罗 Robert De Niro / 美国 / 瑟吉欧·莱昂 Sergio Leone / 英语 / 法语 意大利语我还记得珍尼弗·康纳利在里面跳了一场非常漂亮的芭蕾无间道 II / 无间道 2 / Infernal Affairs II刘嘉玲 / 曾志伟 / 黄秋生 / 吴镇宇 / 陈冠希 / 余文乐 / 香港 / 麦兆辉 (Siu Fai Mak) / 刘伟强 (Wai Keung Lau) / 粤语我所喜爱吴镇宇以他个人的魅力掩盖了所有人的光辉枪火 / The Mission / 枪火吴镇宇 / 任达华 / 黄秋生 / 香港 / 杜琪峰 (Johnny To) / 粤语 / 普通话别人都说这部电影有着古龙武侠小说的风格Lock, Stock and Two Smoking Barrels / 两杆大烟枪 / 两只大烟枪Nick Moran / Jason Flemyng / Dexter Fletcher / Jason Statham / Sting / 英国 / 盖·瑞奇 Guy Ritchie / 英语一部让人笑到流泪的黑帮喜剧(疯狂的石头正是模仿此片风格)친구 / 朋友 / Chin goo张东健 / 刘五性 / 韩国 / 郭晾泽 (Kyung-Taek Kwak) / 朝鲜语《朋友》这部电影给予我们以关于人生、关于友情的启示黑金 / 情义之西西里岛 / 贪婪之岛刘德华 / 梁家辉 / 香港 / 麦当杰 (Michael Mak) / 中文梁家辉的一句“谁赞成!谁反对!”绝对酷劲十足O记三合会档案 / O Ji san he hui dang an刘青云 Ching Wan Lau / 吴镇宇 Francis Ng / 香港 / 霍耀良 (Clarence Fok Yiu-leung)虽然这部电影是霍耀良导演,但王胖子的编剧功力着实让人佩服文艺类:《断背山》:可能这份爱情过于美好,以致于无法在这个世界上存在。
《阿拉伯的劳伦斯》:为一个人和一段阿拉伯世界的历史所写的史诗。
《肖申克的救赎》:信念是一个人面临困境时的最大财富。
《英国病人》:为一段感伤的爱情付出了生命代价,但他们依然无悔。
《黑暗中的舞者》:她在黑暗中走完了生命的旅途,这对她来说是幸福。
《辛德勒的名单》:因为那个红衣的小女孩,因为良心。
《天堂电影院》:每一个热爱电影的人都做过托托的梦。
《柏林苍穹下》:诗一般的电影,原来天使亦凡人。
《钢琴课》:虽然她不能说话,确是最美的女性。
《毕业生》:在谎言中慢慢学会成长。
2005年《电影手册》年度101. 最后的日子(加斯·范桑特)11票 【美】 2. 暴力史(大卫·柯南伯格)10 票【美】 规则情人(菲利普·加莱尔)10票【法】 4. 世界(贾樟柯)8票【中】 小小警官(泽维尔·比奥沃依斯)8票【法】 最好的时光(侯孝贤)8票【台】 三分之一的眼睛(奥利维埃·扎巴特)8票【法】 8. 伴我心(邱金海)6票【新】 剧场前(洪尚秀)6票【韩】 灰熊人(维纳·荷索)6票【美】 罪恶之城(罗伯特·罗德里格兹,弗兰克·米勒)6票【美】美国电影协会(AFI)评选的20世纪电影Top100 1. CITIZEN KANE/公民凯恩(1941) 2. CASABLANCA/卡萨布兰卡/北非谍影(1942) 3. THE GODFATHER/教 父(1972) 4. GONE WITH THE WIND/乱世佳人(1939) 5. LAWRENCE OF ARABIA/阿拉伯的劳伦斯(1962) 6. THE WIZARD OF OZ/绿野仙踪(1939) 7. THE GRADUATE/毕业生(1967) 8. ON THE WATERFRONT/码头风云(1954) 9. SCHINDLERS LIST/辛德勒的名单(1993) 10. SINGIN IN THE RAIN/雨中曲/万花嬉春(1952) 11. ITS A WONDERFUL LIFE/美好生活/风云人物(1946) 12. SUNSET BOULEVARD/日落大道(1950) 13. THE BRIDGE ON THE RIVER KWAI/桂河大桥(1957) 14. SOME LIKE IT HOT/热情如火(1959) 15. STAR WARS/星球大战(1977) 16. ALL ABOUT EVE/慧星美人(1950) 17. THE AFRICAN QUEEN/非洲皇后(1951) 18. PSYCHO/惊魂记/精神病患者(1960) 19. CHINATOWN/唐人街(1974) 20. 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飞跃疯人院(1975) 21. THE GRAPES OF WRATH/愤怒的葡萄/怒火之花(1940) 22. 2001: A SPACE ODYSSEY2001:太空漫游(1968) 23. THE MALTESE FALCON/马耳他之鹰/枭巢喋血战(1941) 24. RAGING BULL/愤怒的公牛(1980) 25. E.T. THE EXTRA-TERRESTRIAL/E.T.外星人(1982) 26. DR. STRANGELOVE/奇爱博士(1964) 27. BONNIE AND CLYDE/雌雄大盗/邦尼与克莱德(1967) 28. APOCALYPSE NOW/现代启示录/(1979) 29. MR. SMITH GOES TO WASHINGTON/史密斯先生到华盛顿/(1939) 30. THE TREASURE OF THE SIERRA MADRE/碧血金沙(1948) 31. ANNIE HALL安妮.霍尔/(1977) 32. THE GODFATHER PART II/教父2((1974) 33. HIGH NOON/正午(1952) 34. TO KILL A MOCKINGBIRD/杀死一只知更鸟(1962) 35. IT HAPPENED ONE NIGHT/一夜风流/(1934) 36. MIDNIGHT COWBOY/午夜牛郎(1969) 37. THE BEST YEARS OF OUR LIVES/黄金时代(1946) 38. DOUBLE INDEMNITY/双重保险(1944) 39. DOCTOR ZHIVAGO/齐瓦格医生(1965) 40. NORTH BY NORTHWEST/北西偏北(1959) 41. WEST SIDE STORY/西区故事(1961) 42. REAR WINDOW/后 窗(1954) 43. KING KONG/金 刚(1933) 44. THE BIRTH OF A NATION/国家的诞生(1915) 45. A STREETCAR NAMED DESIRE/欲望号街车(1951) 46. A CLOCKWORK ORANGE/发条橙(1971) 47. TAXI DRIVER/出租车司机(1976) 48. JAWS/大白鲨(1975) 49. SNOW WHITE AND THE SEVEN DWARFS/白雪公主(1937) 50. BUTCH CASSIDY AND THE SUNDANCE KID/神枪手与智多星/虎豹小霸王(1969) 51. THE PHILADELPHIA STORY/费城故事(1940) 52. FROM HERE TO ETERNITY/乱世忠魂(1953) 53. AMADEUS/莫扎特(1984) 54. ALL QUIET ON THE WESTERN FRONT/西线无战事(1930) 55. THE SOUND OF MUSIC/音乐之声(1965) 56. M*A*S*H/风流医生俏护士(1970) 57. THE THIRD MAN/黑狱亡魂/第三者(1949) 58. FANTASIA/幻想曲(1940) 59. REBEL WITHOUT A CAUSE/养子不教谁之过/阿飞正传(1955) 60. RAIDERS OF THE LOST ARK/夺宝奇兵(1981) 61. VERTIGO/迷魂记(1958) 62. TOOTSIE/窈窕淑男/杜丝先生(1982) 63. STAGECOACH/关山飞渡(1939) 64. CLOSE ENCOUNTERS OF THE THIRD KIND/第三类接触(1977) 65. THE SILENCE OF THE LAMBS/沉默的羔羊(1991) 66. NETWORK/荧光屏后(1976) 67. THE MANCHURIAN CANDIDATE/谍影迷魂/满州候选人(1962) 68. AN AMERICAN IN PARIS/花都舞影/一个美国人在巴黎(1951) 69. SHANE/原野奇侠(1953) 70. THE FRENCH CONNECTION/法国贩毒网(1971) 71. FORREST GUMP/阿甘正传(1994) 72. BEN-HUR/宾 虚(1959) 73. WUTHERING HEIGHTS/呼啸山庄(1939) 74. THE GOLD RUSH/淘金记(1925) 75. DANCES WITH WOLVES/与狼共舞(1990) 76. CITY LIGHTS/城市之光(1931) 77. AMERICAN GRAFFITI/美国风情画(1973) 78. ROCKY/洛 基(1976) 79. THE DEER HUNTER/猎鹿人(1978) 80. THE WILD BUNCH/日落黄沙(1969) 81. MODERN TIMES/摩登时代(1936) 82. GIANT/巨 人(1956) 83. PLATOON/野战排(1986) 84. FARGO/冰血暴(1996) 85. DUCK SOUP/鸭汤/鸭羹(1933) 86. MUTINY ON THE BOUNTY/叛舰喋血记(1935) 87. FRANKENSTEIN/科学怪人(1931) 88. EASY RIDER/逍遥骑士(1969) 89. PATTON/巴顿将军(1970) 90. THE JAZZ SINGER/爵士歌手(1927) 91. MY FAIR LADY/窈窕淑女(1964) 92. A PLACE IN THE SUN/郎心如铁(1951) 93. THE APARTMENT/公寓春光/桃色公寓(1960) 94. GOODFELLAS/四海好家伙/盗亦有道(1990) 95. PULP FICTION/低俗小说(1994) 96. THE SEARCHERS/搜索者(1956) 97. BRINGING UP BABY/育婴奇谭(1938) 98. UNFORGIVEN/不可饶恕/杀无赦(1992) 99. GUESS WHOS COMING TO DINNER/猜猜谁来吃晚餐/金龟婿(1967) 100. YANKEE DOODLE DANDY/胜利之歌(1942) 魔幻类:哈利波特与魔法石 哈利波特与密室 哈里波特3 哈利波特与火焰杯刀锋战士1\2\3 魔戒首部曲-魔戒现身 魔戒2双塔奇兵 魔戒3王者无敌 倩女幽魂1 倩女幽魂2人间道 倩女幽魂3道道道木乃伊1 木乃伊归来2 木乃伊3蝎子王 加勒比海盗 狼族盟约 康斯坦丁:地狱神探 夜访吸血鬼 范海辛 断头谷 守夜人 吸血鬼女王 黑夜传说 小飞侠 一千零一夜 魔幻屠龙 火龙帝国 龙与地下城 勇敢者的游戏 千与千寻 魔法灰姑娘 天使之城 虫不知 家有仙妻 史莱克 1 史莱克 2 圣诞精灵 最终幻想 变相怪杰 变相怪杰 2 骷髅新娘 剪刀手爱德华 大鱼 大话西游之月光宝盒 大话西游之仙履奇缘 金刚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 纳尼亚年代记 勇敢者的游戏 2 斯尼奇的不幸历险 格林兄弟 艾丽卡 详情见我要补充一下,这里面我喜欢的是格林兄弟,还有一个系列需要补充——科学怪人系列,我只看过其中3部。
赛车类,大家大都也都推荐过了,我就推荐一部:加拿大的电影《车神》大概是04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