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split
还记得2010年,震惊社会的富士康“连环跳”吗?
短短几个月里,相继有13名员工从高楼一跃而下。
年纪最小的18岁,最大的不过24岁。

2020年,拼多多旗下“多多买菜”业务新 jiang地区,一名22岁的女员工,在12月29日凌晨1点半结束加班后,回家途中突然晕倒,最终抢救无效去世;
2020年7月21日,前火箭少女101队长Yamy在微博公开一则公司的内部会议录音,里面充斥着诸如“长得丑”、“有病”、“装时尚”等一系列不忍直视的词汇,而这一切都是老板徐明朝对她的公然羞辱;

2022年,B站内容安全中心员工“暮色木心”在大年初五凌晨,居家办公期间突发脑出血,最终抢救无效去世;
仍然是去年,8月31日,上海一名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法学院2017级法律硕士的年轻律师,在遭到律所辞退后跳楼自杀;
……
冰冷的数字触目惊心,悲剧从未停止发生。
内卷、996、711、裁员潮、职场PUA……
到底是什么让他们选择以如此极端的方式结束年轻的生命?
今天要说的这部韩国电影,便以最直白的方式,撕开当代社畜的真实处境,也戳破职场背后血淋淋的真相!
《下一个素熙》
다음 소희

这是导演郑朱莉继《道熙啊》之后的第二部长片作品,也是她与裴斗娜的第二次合作。
女性导演+双女主+现实题材,让这部影片在今年的平遥国际电影展首映后,一鸣惊人,口碑炸裂。
整部电影分为两个部分,前者改编自郑朱莉在2016年看到的一则新闻。
片中的素熙,是一名职高生。
按照惯例,她要先接受学校的安排,去指定企业实习。
等到实习结束,才能顺利毕业。
就这样,她成了某家通信公司的客服专员。
殊不知,班主任口中的“大企业”、“好工作”,背后却暗藏玄机。

也是从这一天开始,素熙的生活仿佛失去了阳光,变得黯淡无光。
身为客服,她每天的工作就是接电话。
想方设法让想要解约到底客户回心转意,然后找准时机向客户推荐优惠活动。
是不是听起来还挺简单?
但别忘了,对面的客户并不是每个都那么好脾气。
遇上心情不好、没啥耐心的,直接破口大骂都是常事。
甚至还有故意刁难、侮辱、威胁的……

初来乍到,心理承受能力没那么强大,被骂到崩溃也不奇怪。
虽然被骂久了,确实会变得麻木。
可随之而来的却是情绪低沉、负能量爆棚,对什么都提不起劲。
所以办公室里就是这样一幅景象。
每个人都面无表情、死气沉沉,哪里有十八九岁的青春活力。
根本就是顶着巨大压力,被折磨得无处可逃。

素熙向班主任抱怨这工作太烂,每天被骂,让人很受挫。
班主任却满脑子想着让她赶紧把合同签了。
毕竟事关自己的业绩,再大的事也大不过自己带的班就业率垫底。
被骂算什么?忍忍就过去了!

还好组长李俊昊对实习生们不错。
能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每当有难缠的客户,都会亲自冲上去做他们的“盾牌”。
谁能想到,如此有担当的他,还是没能抵过上层的不断施压。
万念俱灰的的他,在一个下着雪的夜晚,在车里烧炭自尽。

并留下了遗书,控诉公司对实习生的压榨。
但这件事并没有掀起太大风波,公司对内部声称他是意外猝死。
并不允许员工去参加他的葬礼。
警方也不过是走了个流程便草草结案。
其他员工早就习惯了服从,唯独素熙去送了他最后一程。

更过分的是,公司还制定了一份保密协议,称只要签字就能拿到奖金。

同样,所有人都乖乖签字,除了素熙。
新来的组长表面是在劝她“往前看”、“不要意气用事”。
实际上不过是在PUA,让她“为别的同事想想”。

也是从组长离开值周,大概是不想辜负他对自己的照顾,素熙成了整个部门的“卷王。
没日没夜的接电话,原本垫底她业绩突飞猛进。
哪怕休息间隙也在和同事侃侃而谈自己的经验。

职场小白成功升级,你以为之后会是开挂逆袭的戏码?
大错特错!就像同事说的那样,她不过是成了别人的“棋子”。

可业绩第一又如何?工资仍然少得可怜。
她跑去问新组长这是怎么回事。
却被告知,由于实习生不稳定,提成要在一两个月后才发。
轻描淡写地一句“你就当在银行存了笔钱”。

却让她意识到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劳。
知道真相的素熙咽不下这口气,忍无可忍的她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反抗。
不料却被新组长当众羞辱。

长久压抑的情绪终于爆发,她直接给了对方一拳。
也因此被留薪停职。

无尽的绝望,如同海水般将她淹没。
初出茅庐、涉世未深的高中生,面对这样的事情,根本不懂得如何排解。
就这样,她一步步走进深渊,选择了以极端的方式表达不满,也让自己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那个寒冷的夜晚。

以上便是影片的前半部分,后半部分则是根据郑朱莉的心路历程而创作,以女警由真(裴斗娜 饰)调查高中女生死因展开。
就像郑朱莉在看到那则真实发生的新闻后一样,由真也同样久久不能平息。
她试图借由警察的身份,挖出更多真相,撕开血淋淋的现实,却发现事情并没有自己想的那么简单。

面对隐藏在平静表面之下,深不可测的大海,大部分人能做的只有视而不见。

不想被巨大的无力感吞噬,郑朱莉打算用另一种方式,让这样的社会现象被更多人看到。
就像郑朱莉所说的那样:“在这个电影里,我不仅想详细讲述这起事件的前因后果,我还想做一些电影实验。”
说回影片,有几个场景的对比属实令人唏嘘。
一个是刚开场时,素熙对着镜子跳舞,即使摔倒也无所畏惧。
扑面而来的自信、热情,让人切切实实感受到这才是她这个年纪该有的样子。

另一个则是素熙实习一段时间后,某个深夜接到的电话。
话筒那边的男人想要解约,素熙像往常一样试图用话术阻止他。
全然没有发现对方声音里中的颤抖。

直到拒绝了几次后,男人终于再也忍不住抽泣起来。
“我的孩子死了,不需要了,麻烦你解约吧。”

可素熙听到这样的话,也只是愣了一下。
便接着输出设定好的话术,如同一台冰冷的机器。

直到耳机里传来忙音,她坐在那里发呆了很久。
长时间浸泡在负能量里,仿佛有什么早就从身体里抽离。
是灵魂、是梦想、是对生活的热情、对未来的希望……
让她如同行尸走肉般,冷漠地苟且。
就像当年在富士康流水线上工作过的许立志写下的诗那般:
“这些不分昼夜的打工者/穿戴好/静电衣/静电帽/静电鞋/静电手套/静电环/整装待发/静候军令/只一响铃功夫 悉数回到秦朝。我咽下一枚铁做的月亮/他们把它叫做螺丝/我咽下这工业的废水/失业的订单/那些低于机台的青春早早夭亡。”
最终,年仅24岁的他,留下最后一首悲愤之作后,从富士康的高楼纵身跃下,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一颗螺丝掉在地上 / 在这个加班的夜晚 / 垂直降落 / 轻轻一响 / 不会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 就像在此之前 / 某个相同的夜晚 / 一个人掉在地上。”
就像素熙决定自杀的那天,明明冰天雪地,脚上却只穿了一双拖鞋。

因为,下定决心的那一刻,这些对她来说已经不重要了。
不管是影片,还是现实,悲剧从未停止上演。
可他们的离去,又该由谁去担责?
学校、父母、、朋友、公司……好像每个人都脱不了干系,好像每个人都有为自己开脱的理由。

那么,谁又会成为下一个许立志?
如此往复,仿佛陷入了一个怪圈,逃不出也解不开。
那么,什么时候才能没有下一个素熙、下一个许立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