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独木桥
韩国本土电影怎么了?
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从去年韩国本土电影只有8部过损起,韩国电影灭亡论就此起彼伏。
在外国大片和流媒体平台的冲击下,韩国本土制作失去保护,可能是韩影衰败的原因。
但更重要的根因,是韩国电影在类型化巅峰期结束后,陷入了难以突破的僵局。
近些年,韩国偏爱暗黑叙事,在犯罪片、政治片、动作片、灾难片等类型片中,投射社会阴暗面的沉疴,推出了一系列叫好又叫座的影片,比如《南山的部长们》《摩加迪沙》《雪国列车》《寄生虫》等。

(电影《寄生虫》海报)
这些优秀影片的诞生将韩影推上史无前例的高度后,又让韩影陷入了创作模式化、套路化的僵局。
面对观众的审美疲劳,韩影人只能转型寻求突破。
可是转型还没有成功,又遭遇口罩等问题冲击,导致韩国本土市场极速崩盘,电影人无奈转投外海OTT。
今年,即使喊出救市的口号,韩影市场依旧一片惨淡,截至目前,过损的影片也只有6部。

不过好在,今年8月上映的韩国本土电影《混凝土乌托邦》让韩影人看到了一丝光亮。
该片上映9天后,就被韩国电影振兴委员会推选,入围了第96届奥斯卡最佳国际影片。
并在10月初的韩国釜日电影奖上狂揽最佳男主角、最优秀作品、最佳摄影、年度女明星等大奖。
今天,就和小派一起看看这部被评为韩影年度最佳的作品——
《混凝土乌托邦》
Concrete Utopia

一场灾难突然席卷韩国。
国家覆灭,房屋倒塌、气温骤降,人们陷入绝望。
但有一栋公寓却奇迹般地保留了下来,它孤零零地耸立在废墟上,宛如末世中的世外桃源。

无数灾民涌入其中,引起了公寓业主的不满。在一次冲突过后,业主代表们坐在一起商讨对策。
一部分业主秉持人道主义,认为应该救助外来灾民。
一部分业主认为物资短缺,应该先保全自己。

最后,在公寓妇女主任(李善映 饰)的煽动下,大家推选了救火英雄金永卓(李秉宪 饰)担任公寓代表,并以匿名投票的方式,决定外来灾民的去留。
投票结束,自保派胜出,公寓委员会第二天,就不顾灾民生死,将他们赶出公寓。

随后,在代表金永卓的带领下,业主们开始建立末世乌托邦。
首先圈地自治,业主们修补外墙、设置围栏,严禁外来人口进入公寓。
其次阶级分化,公寓委员会统领管理工作,代表金永卓是公寓第一话事人,他将业主们分派到各个部门。

青壮年成立安保队,负责公寓安全。
有护士等职业背景的女性组成医疗组,负责治疗业主们的疾病。
……
最后按劳分配,委员会将根据居民个人的贡献值,发放物资,多劳多得,不劳不得。
一系列措施实行下来,公寓自治的小世界一派井井有条的景象。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公寓内的物资逐渐耗尽,金永卓不得不带着安保队员外出寻找食物。
待在所谓的“乌托邦”中,人们对灾难已经麻木,走出公寓,看着遍地的尸体和废墟,业主们再次感受到了末世的恐怖。
加上物资稀缺、阶级倾轧,公寓内充斥着矛盾,直到公寓领袖人物金永卓代表的秘密被揭发,这栋公寓乌托邦彻底陷入混乱。

《混凝土乌托邦》改编自韩国话题网络漫画《愉快的被孤立》第二部《愉快的邻居》。
区别于以往韩影拍摄灾难片的套路,这次影片将目光聚焦在了灾难后,乌托邦内人性的百态。
就像一部现代寓言,充满了隐晦的讽刺。

导演严泰华在采访中曾表示,电影的名字本身就是一种荒诞的讽刺,它并非来自原漫画,而是来自导演研究韩国公寓信息时所看的一本书,名叫《混凝土乌托邦》。
“混凝土象征着公寓,乌托邦象征着现实中不存在的理想空间,这两个词本身就是讽刺的组合,和作品非常契合。”严泰华在得到了原书作者的许可后,将它用作了电影名。

讽刺是全片的基调,但它讽刺了什么?
一是政治,二是人性。
当公寓驱逐外来人群,建立封闭管理的乌托邦时,一个国家的雏形就此建立。
从选举代表,到颁布公寓准则,再到搞武装力量,看似和政治无关的灾难题材,却处处彰显着政治发展的雏形。

代表金永卓从迷迷糊糊被推选为公寓代表,到挺身而出守卫公寓,再到为了实现个人目的严抓公寓叛徒,这一系列的转变,就像现实中政治人物的蜕变。

但关于政治讽刺是影片的暗线,对人性的探讨,才是导演想要烹饪的主菜!
将人物放在极端的末世环境中,在封闭的伪乌托邦中,人性中善与恶的界限究竟在哪里?
道德标准的参差,权力地位的参差,一群普通人在灾难的余波中求生,是同化,是集体的恶不是恶,还是异化,坚守善良和底线,影片的设定就像一场人性实验,希望通过观影,引发人们对此的思考。

思考是有了,但影片呈现得好吗?
豆瓣6.3的评分,应该可以代表中国观众的态度。
影片确实有它不能忽视的优点,比如一些镜头情绪语言的把控,比如李秉宪的演技,但是更多的是一种老调重弹的厌倦。

韩国关于人性思考的影片拍过不少,《雪国列车》《寄生虫》……其中对于人性的刻画,要比《混凝土乌托邦》这个后来者好上不少。
片中除了几位主角外,公寓业主们的塑造太过背景、脸谱化,对于“恶”的认同、服从,转变得太过随意。

集体人物单薄,必然会使影片在人性思考上流于表面,变得有些想当然。
此外,女性角色的工具化,也是影片的一大败笔,以至于全网都在怒骂朴宝英饰演的女主是圣母·婊。

最后,不吐不快,朴叙俊的演技实在让人难以下咽,作为影片的中心人物,他在善与恶之间的摇摆、选择,其实比李秉宪的角色更有发挥空间,但是空洞的演技,直接泯灭了影片在人性抉择上的亮点。
实在可惜,韩影年度最佳,也不过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