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之敌」的年代意义:揭示美国社会经济不公与犯罪的根源 (公众之敌简介)
「公众之敌」简介
「公众之敌」是一部1931年上映的美国犯罪电影,由威廉·A·韦尔曼执导,詹姆斯·卡格尼和琼·布隆戴尔主演。该片讲述了两个来自芝加哥贫民窟的朋友汤姆·鲍尔斯和马特·多兰的故事,他们因抢劫银行而被判处终身监禁。在监狱里,汤姆成为了一个组织严密的犯罪天才,而马特则变成了一个瘾君子。出狱后,汤姆重组帮派,并开始了一系列大胆而暴力的犯罪活动。「公众之敌」是好莱坞历史上最重要的电影之一。它不仅因为其开创性的犯罪类型而闻名,还因为其对美国社会经济不公和犯罪根源的深刻揭露。
经济不公
「公众之敌」的时代背景是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大萧条。大萧条导致了前所未有的失业和贫困,尤其是在城市地区的工人阶级和少数族裔群体中。电影中,汤姆和马特就是大萧条的受害者,他们为了生存而从事犯罪活动。电影通过描绘汤姆和马特的贫困生活条件和绝望感,揭示了经济不公如何导致犯罪。他们住在破旧的公寓里,经常没有饭吃。汤姆的母亲是一名洗衣女工,收入微薄,马特的父亲是一个失业的工人。
社会不公
除了经济不公之外,「公众之敌」还揭露了美国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社会不公。汤姆和马特是爱尔兰裔美国人,他们经常受到警方和执法部门的歧视和骚扰。电影中,警察被描绘成腐败和暴力。他们经常对汤姆和马特使用过度的武力,并无视他们的公民权利。这种警察暴力加剧了汤姆和马特对社会的愤怒和怨恨,促使他们从事犯罪活动。
犯罪的根源
「公众之敌」不仅揭示了经济不公和社会不公是犯罪的根源,还挑战了犯罪是个人选择这一观点。电影表明,犯罪往往是社会条件造成的,例如贫困、歧视和缺乏机会。汤姆和马特不是天生的罪犯。他们是由环境塑造的,环境迫使他们从事犯罪活动。汤姆是一个聪明而有能力的人,但他无法在正常的经济体系中找到工作。马特是一个脆弱而敏感的人,他沉迷于酒精和毒品来逃避现实。
时代意义
「公众之敌」的时代意义在于它对美国社会经济不公和犯罪根源的深刻揭露。该片表明,犯罪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而是社会问题的产物。为了解决犯罪问题,人们需要解决其根本原因,如贫困、歧视和缺乏机会。「公众之敌」至今仍然是一部具有影响力的电影。它提醒人们,经济不公和社会不公是犯罪的根源,如果不解决这些问题,犯罪活动将继续困扰社会。
结论
「公众之敌」是一部开创性的犯罪电影,它不仅以其惊险刺激的情节而闻名,还因其对美国社会经济不公和犯罪根源的深刻揭露而被人铭记。该片提醒人们,犯罪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而是社会问题的产物。为了解决犯罪问题,人们需要解决其根本原因,如贫困、歧视和缺乏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