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兰的《信条》登陆豆瓣,影评人深入剖析它的时空悖论和非线性叙事 (诺兰的《信条》影片后半部分用了什么拍摄特效)
克里斯托弗·诺兰的《信条》是一部关于时间旅行、平行宇宙和量子物理学的科幻动作大片,因其复杂的时空悖论和非线性叙事而广受赞誉。
时空悖论
《信条》中的时空悖论围绕着“祖父悖论”展开,即如果有人回到过去并杀死自己的祖父母,那么他们自己永远不会出生,这将产生一个逻辑矛盾。诺兰通过引入“时间钳形”的概念避免了这一悖论。
时间钳形描述了一种封闭的时间回路,其中事件在特定的时间顺序中发生,而无法改变。这意味着即使某人回到过去并做出了看似改变历史的行动,但这些行动实际上是未来事件的一部分,并且始终注定会发生。
非线性叙事
为了增强《信条》的时间旅行叙事,诺兰采用了非线性叙事结构。电影的前半部分呈线性展开,但后半部分则变得混乱,以不同的时间顺序来展示事件。
这种非线性叙述迫使观众在理解情节时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它要求他们不断地重新组合信息,并从不同的角度审视事件,以拼凑出完整的故事。
-
向前移动的叙事:
电影的前半部分以传统的线性叙事方式展开,人物从过去向未来移动。 -
向后移动的叙事:
后半部分逐渐引入反向的时间流动,人物从未来向过去移动。 -
双向叙事:
某些场景同时呈现向前和向后的时间流动,例如“红蓝线”场景。
拍摄特效
为了实现《信条》复杂的非线性叙事,诺兰使用了各种拍摄特效,包括:
-
反向拍摄:
许多场景都反向拍摄,然后在后期制作中反转,以创建向后时间流动的错觉。 -
CG技术:
用于创建复杂的视觉效果,例如时间倒转和物体爆炸。 -
实际特效:
包括使用真实爆炸和特技来增强反向动作的真实感。
时空悖论与非线性叙事的结合
诺兰巧妙地结合了时空悖论和非线性叙事,创造了一个引人入胜且发人深省的科幻体验。悖论为叙事提供了悬念和紧张感,而非线性结构则迫使观众积极参与其中,以理解故事的复杂性。
《信条》是一部雄心勃勃且创新的电影,它挑战了我们对时间、因果关系和现实本质的理解。它证明了诺兰作为电影制作人的才华,并巩固了他作为现代科幻大师的地位。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