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Bishop
去年的奥斯卡颁奖礼,凭借《瞬息全宇宙》和《鲸》的大放异彩,A24,成为奥斯卡史上首个单届横扫所有主要奖项的电影公司,狂揽6座小金人,令一众网友直呼“杀疯了”。
今年,A24公司携两部重磅之作,卷土重来。
其中,《过往人生》提名最佳影片和最佳改编剧本。
另外一部,则获得了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在内的5项大奖提名,更是最佳国际影片奖项的大热门。
今天我们就聊聊这部近期热度和话题度都很高的电影——
《利益区域》
The Zone of Interest
《利益区域》在2023年戛纳电影节首映,就赢得了主竞赛单元评审团大奖。同时在第77届英国电影学院奖中获得最佳英国影片等3个奖项。
除了奖项方面,该片口碑更是炸裂,在多个电影评分平台高分开局。目前,烂番茄新鲜度93%,MTC媒体综评92分。
《利益区域》的剧情设定非常的与众不同,展现方式更是独具一格。而在观感上,看似平和的叙事下,也难掩战争所带来的阴霾。
01
另类田园
故事发生在二战时期,正值乱世。
影片的开始,是一家人在河边惬意游玩的场景。
微风和煦,鸟声悠扬,孩子们嬉戏打闹,一片祥和景观。
回到家中,这所豪华的宅院里,绿草丛中,玫瑰、大丽花等各种花朵娇艳欲滴,竞相绽放。
后院则是一片区域更大的花园,温室花房、泳池、凉亭一应俱全,还种植了很多蔬菜。
晚上,家人齐聚,一起为男主人庆生,欢声笑语,天伦之乐。
临睡时,男主人还会给女儿们讲睡前故事,柔情尽显。
回到房间,也会和妻子说说笑笑,互相讲一些亲密的贴心话。
有空的时候,男主人还会带着孩子们去划船。
看似不经意的生活碎片,却勾勒出一派安宁祥和的氛围感。让人误以为这会是一个在战争背景下,讲述温情的家庭故事。
不过,看上去美好温馨的世外田园生活,只是表象而已。
下一刻,河水突然变得浑浊不堪,鲁道夫赶紧招呼孩子们上岸。
原因是河的上游漂来了人的骨灰残渣。
所有的岁月静好,都建立在残酷的事实之上,主人公一家就生活在臭名昭著的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旁边,仅一墙之隔。
02
隔墙地狱
影片中,这家的男主人鲁道夫·霍斯(克里斯蒂安·富里道尔 饰)就是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指挥官。
与以往表现集中营题材的名作不同,《利益区域》并没有直接呈现种族屠杀的残忍血腥,也没有表现出过多的历史悲怆感。
(电影《辛德勒的名单》)
影片是以鲁道夫,这个纳粹军官的平常家庭生活作为切入点,用与集中营一墙之隔的“世外田园”中的琐碎点滴当做背景板,反衬出隔壁地狱般的惨境。
貌似无声,却也处处让人心惊。
如影片中所描绘的,鲁道夫的家里,总是伴随着温馨祥和。而此刻,就在家里的客厅,纳粹军官们正在开会讨论关于改进焚尸炉的计划。
如何更高效地屠杀关押在集中营中的犹太人,是鲁道夫的首要工作职责。
可还是有大批的犹太人被火车运送过来,毒气室的效率也不高,根本来不及杀。鲁道夫为此很头疼,甚至已经开始走火入魔。
身处盛大豪华的宴会之上,满脑子想的居然是如何把这一屋子同胞都毒死。
鲁道夫在家庭中是一个关爱家人,温和友善的“好好先生”,可是对屠杀之事表现出的那份淡定漠然,痴心钻研,“专心致志”着实让人胆寒。
强烈的反差,更加突出了纳粹的凶残本性。
这种反差感,也贯穿影片始终。
鲁道夫家的花园里,正在开家庭Party,远景里的一团烟雾是火车正驶入集中营。
又运来了一批犹太人,而他们到达奥斯维辛,也就意味着到达了生命的尽头。
以及,影片中不断出现的焚尸炉烟囱冒出的滚滚浓烟。
从白天到黑夜,一墙之隔,鲁道夫的豪宅里可以过平常的日子,享受欢愉,另外一边却日夜不休地上演着残忍屠杀。
更显恐怖之处的是,围墙的这一边,没有人觉得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面对烟囱里的火光可以视而不见,随风吹来了骨灰的尘土,那就把窗户关上,把晾晒的衣服收回房间。
一切,都被认为很平常。
鲁道夫的妻子海德薇(桑德拉·惠勒 饰)在迎接母亲来访时,第一时间就兴冲冲地带母亲逛遍自己的花园。
夹杂在那些姹紫嫣红之间的,是隔壁集中营里传来的隐隐的枪声、犬吠、呵斥、惨叫、哭喊……
虽然影片在对集中营内的惨象,和暴戾屠杀的直接描写上未着一墨,仅有的一点血腥气息也只是鲁道夫靴子上的一些血渍。
但通过声音与影像的割裂对立,再巧妙融合,依然能让人感受到集中营内的暴行。
值得一提的是,《利益区域》已经获得多个颁奖礼的声效大奖,本届奥斯卡也获得了最佳音响奖项提名,足见声音塑造在影片中的成功。
这些恐怖的声音,仿佛被糅杂进了那些明媚的美好之中,伴随着影片中时常出现的焚尸炉工作的嗡嗡声,不明金属的撞击声……让人不寒而栗,耳鸣般的长久回响,如泣如诉。
03
平庸之恶
《利益区域》改编自英国作家马丁·艾米斯的同名小说,鲁道夫·霍斯在历史上也是真实存在的人物。他于战后被捕,最终被绞死在奥斯维辛集中营内。
本片通过一种平和的叙事方式,在表现纳粹军官日常生活的同时,也重现了一段不可磨灭的残酷历史。
同时也在警醒世人:战争带来的只有血淋淋的杀戮,以及无数的生命亡殁。
除此以外,影片中所有的“平和”“安宁”其实也在指向一个更大的问题——平庸之恶。
鲁道夫是集中营内挥舞屠刀的刽子手,他是军人,“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依照命令行事。”
这是他的“恶”,被意识形态机器洗脑之后,麻木、无思想、无责任感的犯罪。
那么,距离地狱般的集中营仅有一墙之隔,鲁道夫的家人们不知道那边是怎样的惨境吗?
答案是:知道。但也仅此而已。
不仅如此,海德薇还会嘱咐丈夫要尽量从犹太人手里搜刮到好东西。
这是海德薇的“恶”,是丧失了独立思考与判断,演变成的一种群体盲从。
或许高墙可以阻断视线,可那些声响,也听不见吗?
答案是:能听见。但没人在意。
隔壁的杀戮,也只是让孩子稍稍牵动了一下窗帘,便也没有更多过激的反应。
这种“恶”如同病毒,终会传染到下一代的身上。
没有对弱者的怜悯,没有对强权的质疑,一切都司空见惯。
这也是当时整个德国社会的写照,纳粹法西斯的极权统治,以及在思想方面的煽动洗脑,让灵魂剥离于躯壳,人民被迫如行尸走肉般地去苟同、苟活。
著名政治思想家汉娜·阿伦特曾指出:
“平庸之恶是一种新型的罪恶,它不是从自身的邪恶动机出发的,而是因为放弃了思考、丧失了思考能力而作恶,是一种没有残暴动机的残暴罪行。”
随着种种“恶行”在现实中不断延伸,又因相关“利益”的附着,更加让人“沉迷”。
这也解释了本片的片名,“区域”指代的就是海德薇醉心经营的田园般的家,而这片区域的获得,是鲁道夫对种族屠杀工作“尽职尽责”附带的“利益”。
所以她并不在乎鲁道夫在做什么,在“恶”的思想维度里,他们更在乎做这件事能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收益。
在他们看来,“杀人”也只是一份工作,和其他工作没什么两样,况且“杀更多的人”也许会带来更多的“利益”。
“平庸之恶”让人异化为兽,“利益”的驱使更会击穿所有底线,换来对“恶”的无限认同。
那场战争已经远去几十年,可如今电影中的故事,依然有更多的现实意义。
那些横行于网络间的暴戾气息;
那些对公序良俗的漠视不顾;
那些事不关己的明哲保身;
那些失去独立意识的趋炎附势,随波逐流……
“平庸之恶”正在借助人性的弱点,不断地死灰复燃。
提防与警醒,让“平庸之恶”远离。否则,一旦泛滥,个人与社会都将坠入无尽深渊,撕碎吞噬所有的公正与善良。
图片源于网络